茶楼名里的水袖云板——戏台子如何钻进匾额里
茶楼名里的水袖云板——戏台子如何钻进匾额里
临水茶楼霓裳阁的朱漆匾额上,一只鎏金点翠的戏凤振翅欲飞。老茶客们常说,推开这扇雕花门,听得见《牡丹亭》里的画眉声。在茶香袅袅的江南,这般浸透戏曲韵味的茶楼名号,恰似戏台上一折未唱完的折子戏,总教人魂牵梦绕。
一、梨园春色入茶幌
乾隆年间扬州城最负盛名的广陵春茶社,门楣上悬着梅兰芳曾祖父梅巧玲手书的金字招牌。这位徽班名伶在题字时,特意将春字最后一捺拖出个水袖翻飞的弧度。彼时茶楼主人与戏班班主常是至交,茶馆二楼专设的戏台子,白日里说书人醒木一响,入夜后胡琴声便绕着雕梁打转。
京城八大茶馆之首的庆乐园,得名于昆曲《长生殿》里杨贵妃的唱词庆良宵花萼楼前。掌柜将戏文里的珠玉嵌入门楣,引得八旗子弟竞相登楼,就为在碧螺春的氤氲里,听一段程长庚的《定军山》。这般雅趣,倒比那紫檀屏风上的螺钿镶嵌更显风致。
苏州平江路上的遏云轩,取自《西厢记》响遏行云的典故。每逢雨打芭蕉的黄昏,茶博士掀开青花盖碗,水汽蒸腾间仿佛见着杜丽娘的水袖拂过粉墙。这般意境,恰似昆曲笛师指间漏出的半声清音,挠得人心尖发痒。
二、匾额上的生旦净丑
成都宽窄巷子的铜雀台茶馆,牌匾上篆刻的雀鸟眼珠竟用翡翠镶嵌。这名字原是取自《铜雀台赋》,暗合了川剧变脸艺人铜雀春深的戏谑。掌柜每逢初一十五,必要在茶单上添一道貂蝉醉,实则是茉莉香片兑了青梅酒,倒真应了《凤仪亭》里的风情。
广州十三行旧址的红船记茶楼,得名于粤剧戏班特有的红船。门廊立柱上浮雕着《帝女花》的场景,长平公主的凤冠霞帔用金箔贴就,在珠江的湿气里仍泛着幽光。老茶客们常说,饮罢三盅凤凰单丛,能听见任剑辉的唱腔从满洲窗棂间渗进来。
杭州清河坊的浣纱阁,牌匾题字仿的是越剧《五女拜寿》的戏折封面。茶室悬着的手绘绢灯,将《梁祝》十八相送的场景映在碧螺春茶汤里。这般巧思,倒似王文娟在《红楼梦》里抛出的那个眼风,欲说还休。
三、氍毹余韵入新茗
上海田子坊的游园惊梦咖啡馆,虽卖的是意式浓缩,门头却用苏工木雕复刻了杜丽娘的牡丹亭。年轻店主将拿铁拉花做成水袖形状,杯底暗藏《皂罗袍》的工尺谱。这般新旧交融,倒比梅兰芳当年的时装戏更见机巧。
南京夫子庙的桃花扇茶肆,用全息投影在茶桌上演《李香君血溅桃花扇》。茶客轻叩汝窑杯,虚拟的斑斑血迹便随碧潭飘雪舒展。这般虚实相生,教人分不清是啜了口雨花茶,还是咽下了侯方域的那声长叹。
西安回民街的长生殿茶坊,将秦腔脸谱烙在茯砖茶饼上。茶博士斟茶时故意将铜壶拎得老高,水柱划出的弧线竟与《三滴血》里的甩腔暗合。这般泼辣劲道,倒把个茶馆变成了活生生的戏台子。
暮色中的平江路,霓裳阁的灯笼次第亮起。跑堂的吆喝声混着评弹的弦索,在青石板路上织就一张声网。茶楼匾额上的鎏金戏凤忽然活了似的,振翅掠过檐角的滴水瓦当,直往沧浪亭的戏台飞去。原来这江南的茶香戏韵,早把市井烟火酿成了另一出《游园惊梦》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