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香氤氲处戏韵绕梁时——那些藏在茶楼名里的戏曲密码

茶香氤氲处戏韵绕梁时——那些藏在茶楼名里的戏曲密码

推开老式雕花木门,檀香混着碧螺春的清香扑面而来,八仙桌旁身着长衫的老茶客正用指尖叩着檀板,一段《牡丹亭》的皂罗袍悠悠飘过天井。在江南水乡的烟雨里,那些悬挂着兰芳阁天蟾轩烫金牌匾的茶楼,本身就是一部活的戏曲典籍。

一、戏台与茶楼的百年姻缘

明清时期的江南茶坊里,总少不了一座朱漆斑驳的戏台。扬州虹桥边的香影廊,每日申时三刻必有昆曲折子戏开场,茶客们捧着青花盖碗,听得《长生殿》里唐明皇的唱段,竟能将碗中碧水晃出霓裳羽衣的涟漪。京城大栅栏的广和楼,二楼雅座垂着湘妃竹帘,梅兰芳在此试演《贵妃醉酒》时,跑堂端着茶盘穿梭席间,倒把贵妃的醉步学了个惟妙惟肖。

二、茶楼匾额里的生旦净丑

沪上逸舞台茶社的金字招牌,取自谭鑫培的拿手戏《定军山》中老将言话语从容的唱词,暗合茶客笑谈古今的逸趣。姑苏浣纱馆的匾额虽不见戏文,但西施捧心的典故早化作《浣纱记》里的水磨腔,在虎丘曲会上被票友们传唱了四百年。更妙的是天津泥人轩,门楣上悬着泥塑的窦尔敦蓝脸,倒叫茶客未饮先醉三分。

三、现代茶肆的戏曲新解

长安街新开的锁麟阁,将《锁麟囊》里薛湘灵的善缘化作茶单上的春秋亭特调,杯底沉着颗朱砂染的相思子。成都宽窄巷子的变脸茶馆,服务生送茶时倏地一抹脸,青面獠牙的鬼怪转眼化作桃花人面。更有网红茶铺取名游园惊梦,慕名而来的年轻人举着盖碗茶自拍,倒真应了杜丽娘那句不到园林,怎知春色如许。

暮色里,老茶博士手持铜壶来个苏秦背剑,滚水划出银弧注入盖碗,惊起碧潭飘雪般的茶芽。此时若有心人细看墙上裱着的戏单,会发现同福茶楼演的是《龙门客栈》,悦来茶馆唱的是《武林外传》,原来这氤氲茶香里,始终飘着千年不断的梨园遗韵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