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吉人学戏曲去哪里?这份民间指南带你找到传承好地方
昌吉人学戏曲去哪里?这份民间指南带你找到传承好地方
昌吉州文化馆二楼的排练厅里,每周四下午都会传出悠扬的胡琴声。68岁的王秀兰老师正带着二十多位学员练习《张琏卖布》,这是新疆曲子戏的经典剧目。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,她在这里义务授课已逾十年。这样的场景,正是昌吉戏曲传承的生动写照。对于想学戏曲的昌吉人来说,其实身边藏着不少好去处。
一、公立机构里的传承火种
昌吉州文化馆的戏曲公益培训班已经开办了13个年头,这里不仅有王秀兰这样的非遗传承人坐镇,更形成了老中青三代的传承梯队。每周三的成人班和周六的少儿班上,从吐字归音到手眼身法步,老师们手把手传授着戏曲的精髓。文化馆培训部主任马晓燕告诉我们:去年我们新增了戏曲身段训练课程,报名人数翻了一番,现在还要限制名额呢。
昌吉市青少年宫则把戏曲教育与美育结合,独创戏曲广播体操深受孩子们喜爱。这里的少儿戏曲班采用游戏化教学,把《三滴血》《火焰驹》等经典唱段改编成情景剧,小演员们去年还在全疆少儿戏曲大赛中斩获金奖。
二、民间戏班的别样课堂
在昌吉市南五工二村的秦韵艺术团,每周六晚上都热闹非凡。这个由退休职工自发组织的民间剧团,已经成为戏曲爱好者的乐园。团长李建国说:我们这儿不考级不收费,就图个以戏会友。在这里,拉板胡的可能是退休教师,唱旦角的或许是菜市场卖豆腐的老板娘。
老戏迷们更推崇的是昌吉秦腔艺术团。这个成立38年的老牌剧团,保留着最地道的西府秦腔韵味。他们定期在人民公园凉亭里开戏曲角,琴师张师傅的板胡一响,总能引来里三层外三层的观众。副团长陈爱玲透露:今年我们要带学员排全本《周仁回府》,现在正招龙套演员呢。
三、选择培训机构的门道
选戏曲培训班要三看:一看师资是否科班出身或有传承谱系,二看课程是否体系完整,三看是否有实践舞台。昌吉市戏曲家协会主席马明提醒:千万别被那些挂着'速成班'名号的机构忽悠,戏曲讲究的是'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'。
少儿家长要注意培养兴趣为先,昌吉六小戏曲社团的经验值得借鉴——他们用动漫元素设计脸谱,把唱词改编成童谣,让孩子们在游戏中爱上传统文化。对于上班族,可以考虑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夜校戏曲班,灵活的时间安排让工作学习两不误。
走在昌吉街头,你会发现戏曲元素早已融入城市血脉:公交站台的仿古戏楼设计,商场里的戏曲主题浮雕,还有社区广场上自发组织的戏曲票友会。这些星星点点的传承之火,正汇聚成燎原之势。无论你是想专业学艺,还是单纯爱好,在这座城市里,总能找到属于你的那一方戏曲天地。下次路过公园凉亭,不妨驻足听听那穿越百年的梆子声,或许这就是你与戏曲缘分的开始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