昌吉戏曲哪里学?走街串巷挖出这些“宝藏课堂”

**昌吉戏曲哪里学?走街串巷挖出这些“宝藏课堂”**

在昌吉的大街小巷,总能听到悠扬的板胡声或高亢的秦腔调子,这里的戏曲文化像天山脚下的雪水,默默滋养着一代代人。但若真想学戏,该去哪儿拜师?笔者花了半个月时间,走访了老艺人、社区戏迷和年轻学员,挖出了几处“藏”在烟火气里的学戏好去处。

---

**一、文化大院里的“非遗学堂”**

推开红旗路社区文化大院的老木门,70岁的秦腔非遗传承人王振邦正在教一群“银发学生”甩水袖。这里每周三下午免费开课,王老说:“教了一辈子戏,最怕手艺断了根。”

文化大院的课程接地气:从咬字发音到身段步法,老人家用昌吉土话拆解秦腔技巧,学员里既有退休教师,也有开烤肉店的小老板。今年刚加入的90后姑娘李婷说:“在这儿学戏,像听爷爷讲故事,连怎么跺脚都有门道!”

---

**二、校园里的“娃娃戏班”**

你以为戏曲只是老年人的爱好?昌吉七小的课后托管班藏着惊喜。学校联合新疆曲子剧团开设“戏曲第二课堂”,孩子们不仅能学唱《张连卖布》,还用维吾尔族舞蹈动作改编戏曲身段。

“孩子们学得比大人快!”指导老师马丽翻出手机视频:一群戴小花帽的学生用汉语唱新疆曲子,转身却跳出麦西热甫的舞步。这种混搭风戏曲,成了校园艺术节最抢眼的节目。

---

**三、夜市边的“草台班子”**

深夜11点,海棠天街夜市飘着烤包子的香气,隔壁的“新天戏苑”却灯火通明。这个由民间剧团改造的小剧场,白天是茶馆,晚上变身为“戏曲夜校”。班主老周叼着莫合烟说:“交200块学一个月,包教包会《三滴血》选段!”

学员里外卖小哥占了一半,他们趁着送餐间隙跑来练两声。00后骑手阿卜杜举着手机直播学戏过程,评论区刷着“新疆小哥唱秦腔,再来一段!”

---

**四、手机里的“云端师傅”**

昌吉州文化馆的抖音号最近火了。戏曲干部张慧娟每天直播教新疆曲子,评论区成了大型“纠音现场”:“‘尕妹妹’的‘尕’要带点鼻腔音!”“这句拖腔得学山羊叫——哎嗨呦!”

粉丝自发组建了“云端学戏群”,有人把洗碗布当水袖练,有人对着羊群练唱腔。最远的学生在广东打工,却学会了原汁原味的《下三屯》唱段。

---

**结语:戏比天大,处处是舞台**

在昌吉学戏,不需要正襟危坐的教室。可能是飘着砖茶香的农家院,可能是烟火缭绕的夜市摊,甚至只是手机屏幕前的一方天地。这里的戏曲活在市井中,学戏的人唱着笑着,把日子过成了舞台。下次路过街角传来板胡声的小院,不妨推门问一句:“师傅,能跟着哼两句不?”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