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德戏曲地图:在老街巷陌寻一场戏味人生
常德戏曲地图:在老街巷陌寻一场戏味人生
清晨的沅水码头飘来悠扬的胡琴声,三闾桥头的茶馆里传来韵味十足的唱腔。这座被戏文浸润的古城,正用六百年的曲调讲述着光阴的故事。作为长江中游戏曲重镇,常德的戏台从未冷清过,让我们循着青石板上的戏韵,探寻那些藏在市井深处的戏曲风华。
一、沅澧戏韵传古调
常德戏曲的血脉里流淌着两种古老声腔。常德汉剧的梆子声铿锵如战鼓,传承自明代的弋阳腔,在湖南戏曲界素有戏窝子美誉。老戏迷们至今记得1982年汉剧《祭头巾》进京演出时,林柏森老先生那段苍劲悲怆的老生唱腔,让京城梨园为之震动。与之辉映的荆河戏则如沅水般婉转,源自青阳腔的低牌子唱法,在常德市汉剧院的周末惠民演出中仍可听到原汁原味的《打跛骡》《双驸马》选段。
穿行在河街古巷,戏曲元素随处可见。鼎城花鼓戏团的演员们常在乾明寺巷口排练,竹笛与堂鼓的欢快节奏引得路人驻足。青年路茶馆里,丝弦艺人用常德方言唱着《宝玉哭灵》,三弦与月琴的缠绵之音,让盖碗茶都染上了几分愁绪。
二、活态传承有新篇
武陵阁戏台每周三的百姓戏台总是座无虚席。这里既有汉剧名家王阳娟亲传弟子演绎《思凡》,也有00后戏校学生改编的环保主题小戏《洞庭谣》。去年重阳节,八十高龄的荆河戏传承人李少先带着徒孙同台献艺,三代同唱《醉打山门》的场面,让不少老观众热泪盈眶。
创新从未停止对传统的叩问。常德市汉剧团将AR技术融入《刘海砍樵》,全息投影的狐仙在实景戏台上翩然起舞。柳叶湖边的水上戏台,每逢夏季推出沉浸式夜戏《桃花源记》,观众摇橹穿行在荷花丛中,与渔郎樵夫同游戏里桃源。
三、寻戏指南
想要深度体验常德戏曲,这些坐标不容错过:人民路的常德戏曲博物馆珍藏着清代的戏服头面,每周六上午的名家讲坛可近距离观赏绝活;河街的元元茶馆保留着说书唱戏的传统,花上20元茶钱就能听整场折子戏;湖南文理学院戏曲社团每月末在白马湖文化公园举办公益演出,年轻面孔演绎的《柜中缘》别具青春气息。
每年三月桃花源旅游节期间,秦溪两岸会搭建十余处露天戏台。游客可边赏万亩桃花,边看各路戏班打擂,汉剧的高亢遇上花鼓戏的俏皮,恰似红白桃花相映成趣。入夜后,坐着画舫沿穿紫河漂流,两岸楼阁间不时飘来《水漫金山》的唱段,让人恍若游走在水墨戏文中。
当暮色爬上笔架城垣,老西门戏院的灯笼次第亮起。票友们捧着搪瓷缸踱进场子,等着开场锣鼓敲响。在这里,戏曲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,而是流动的生活滋味。或许正如戏文所唱:人生如戏戏如人生,常德的戏台永远为每个热爱生活的人敞开着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