寻访常熟戏曲协会:藏在老巷深处的江南雅韵

寻访常熟戏曲协会:藏在老巷深处的江南雅韵

梅雨时节的常熟老城,青石板上泛着水光。走过方塔园斑驳的白墙,拐进引线街幽深的巷弄,二胡的呜咽声混着吴侬软语的唱腔忽远忽近。循着这声音,我终于在百年老宅曾园斜对面的巷子里,找到了那扇挂着红木牌匾的朱漆大门。

一、曲径通幽处的百年宅院

戏曲协会所在的这座晚清宅院,门楣上吴韵流芳四个鎏金大字已有些褪色。推开吱呀作响的雕花木门,迎面可见天井里爬满凌霄花的青砖照壁。每周三下午,老票友们总会带着各自的乐器早早到来,二堂的八仙桌上永远摆着温热的碧螺春。

穿过回廊时,能看见厢房门楣上挂着的各剧种名牌:正厅是锡剧研习室,东厢房专供评弹切磋,西边耳房则堆满了昆曲的行头箱笼。最妙的是后花园的六角戏亭,飞檐下悬着几盏绢纱宫灯,每逢月圆之夜常有即兴的曲会。

二、活态传承的戏曲密码

张老先生擦拭着跟随半世纪的檀板说:咱们这儿不搞汇报演出,只教真本事。这位锡剧非遗传承人每周三都会来指导年轻学员,从簧调的九转十八腔,到《珍珠塔》里方卿见姑时的水袖技法,手把手地传授着老底子的讲究。

二楼资料室里藏着戏曲协会真正的宝贝——整面墙的樟木书柜里,码放着泛黄的工尺谱手抄本、民国时期的戏单,还有老艺人们口述整理的表演口诀。管理员李阿姨说,去年他们刚把1958年版的《常熟滩簧考》做了电子化存档。

三、市井深处的文化灯塔

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院落,实际是江南戏曲的活态博物馆。每月第一个周末的曲苑茶叙,总能看到穿汉服的00后和拄拐杖的老票友同台切磋。去年中秋,年轻会员们把抖音直播搬进了古戏台,让《玉蜻蜓》的悲欢离合在手机屏幕里流转。

黄昏时分离开时,巷口卖酒酿的阿婆笑着说:他们排《双推磨》那会儿,我这小摊天天挤满听戏的人。斜阳把协会门前的青石板染成琥珀色,门缝里漏出的弦索声,依旧在暮色里轻轻摇曳。

这座藏在市井深处的院落,就像一坛陈年黄酒,封存着江南戏曲的千年滋味。当智能手机的荧光映亮古戏台的雕花窗棂,我们惊喜地发现,那些浸润着岁月包浆的曲牌声腔,正在新一代人的血脉里悄然苏醒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