寻访虞山韵:常熟人学戏曲的好去处

**寻访虞山韵:常熟人学戏曲的好去处**

在江南水乡常熟,粉墙黛瓦间流淌的不仅是吴侬软语,还有传承六百年的戏曲文脉。对于想近距离触摸戏曲艺术的本地人来说,这座文化名城藏着不少研习戏曲的宝地。

**一、虞山脚下觅知音:常熟戏曲传习中心**

沿着引线街走到老城墙根,青砖小院里的常熟戏曲传习中心每周传出婉转的昆腔。这里原是民国时期的曲社旧址,2018年经市文旅局改造后,成为本地唯一公办戏曲培训机构。中心开设少儿昆曲启蒙班和成人兴趣班,常邀请省昆剧院退休演员亲授《牡丹亭》选段。去年暑假,他们的少儿班还在方塔公园实景演出了《游园惊梦》,水袖翻飞间尽是江南情致。

**二、校园里的戏曲新苗**

常熟实验小学的课后服务课程表上,虞山戏韵社团格外抢手。每周三下午,音乐教室里总会传出清脆的锣鼓点。任教的金老师是锡剧市级非遗传承人,她把《珍珠塔》经典唱段改编成童谣,孩子们边唱边学兰花指。去年校庆时,小演员们戴着自制的戏曲头饰登台,萌态可掬的表演视频在抖音上收获数万点赞。

**三、社区里的戏曲客厅**

在琴湖新村社区活动中心三楼,每周五晚上都准时亮起暖黄的灯光。二十多位银发学员跟着拍曲老师逐句研磨《玉簪记》,程阿姨笑称这是她们的戏曲养生课。这个由老票友自发组织的曲社已坚持十二年,成员从退休教师到菜场摊主都有。逢年过节,他们自带妆造到养老院义演,月白缎面的戏服都是成员们一针一线缝制的。

**四、私人工作室的沉浸体验**

九曲河畔的临水戏坊最近在年轻人中走红。主理人陈老师是90后戏曲硕士,把百年老宅改造成戏曲体验空间。在这里不仅能学唱腔身段,还能体验手绘脸谱、制作点翠头面。特别开设的戏曲下午茶活动,让学员在品碧螺春时听老师解析《长生殿》里的唐明皇心理,这种跨界混搭吸引了不少白领前来打卡。

从垂髫稚子到耄耋老者,常熟的戏曲传承始终带着人间烟火气。这些散落在街巷间的戏曲课堂,不仅延续着古老艺术的命脉,更让每个普通人都能在水磨调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乡愁。感兴趣的市民不妨走进这些场所,或许在某个转身亮相的瞬间,你会发现骨子里的戏曲基因正在苏醒。

(附联系方式:戏曲传习中心0512-52xxxxxx;临水戏坊关注微信公众号虞山有戏预约体验)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