虞城寻韵:常熟少儿戏曲启蒙指南

虞城寻韵:常熟少儿戏曲启蒙指南

古城常熟的深巷里飘来婉转的水磨腔,红木雕窗内传出清亮的童子音。这座被虞山尚湖浸润的江南小城,正以独特的方式延续着戏曲文脉。对于想让孩子触摸传统艺术的家长,不妨循着这些文化坐标,开启孩子的戏曲启蒙之旅。

**文化馆里的传习课**常熟市文化馆二楼的戏曲排练厅,每到周末就热闹非凡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周老师手持云板,带着十几个孩子练习昆曲《牡丹亭》选段。良辰美景奈何天,孩子们踩着碎步,指尖轻捻折扇,水袖甩出的弧线里藏着江南的柔美。这里不仅教授唱腔身段,更会讲述每出戏背后的文人雅事,让孩子们在学戏中读懂常熟。

**老街深处的私塾班**方塔东街青石板路的尽头,有座挂着虞韵传习社牌匾的老宅院。推门而入,评弹弦索与京剧锣鼓声交织。创办人王先生是戏剧世家的传人,采用传统师徒制教学。孩子们在这里不仅要学《长生殿》《玉簪记》,还要跟着老师傅研磨徽墨、装裱戏本,在细节中体味戏曲文化的肌理。

**校园里的戏曲社团**石梅小学的课后服务时间,总能听见笛箫悠扬。这所百年老校将戏曲教育纳入校本课程,特聘省昆剧院退休演员驻校指导。教学楼连廊的戏曲脸谱墙绘,图书馆的戏服体验角,处处营造着沉浸式的氛围。更难得的是,学校与上海戏剧学院建立合作,优秀学员可参加暑期戏曲夏令营。

学戏的孩子都知道虞山脚下有个秘密基地——曾赵园古戏台。每月朔望之日,小票友们自发在此举办童声雅集。当稚嫩的唱腔掠过百年紫藤,惊起池中锦鲤,恍惚间仿佛穿越时空,看见当年钱谦益与柳如是在此切磋曲艺的身影。这样的文化传承,或许正是常熟送给孩子们最珍贵的礼物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