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熟人学戏曲指南:这些地方藏着真功夫!
常熟人学戏曲指南:这些地方藏着真功夫!
在常熟老城区茶馆听评弹长大的孩子,骨子里都带着对戏曲的眷恋。如今想学戏的年轻人越来越多,但总有人抱怨想拜师都找不到门路。今天就带大家挖一挖常熟那些学戏曲的好去处,从官方机构到民间传承人,总有一处能圆你的戏曲梦。
一、官方机构里的科班传承
常熟市文化馆戏曲培训中心可算是本地戏曲教育的黄埔军校。每周六上午的昆曲身段课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:十几位学员跟着老师走圆场,水袖翻飞间,老馆的木地板发出有节奏的吱呀声。这里不仅有科班出身的专业老师,还定期邀请省昆剧院的演员开设大师课。去年刚退休的张美娟老师,年轻时是锡剧团的当家花旦,现在带着二十多个中老年学员排演《珍珠塔》,逢年过节就在社区巡演。
各乡镇文化站也不容小觑。梅李镇文化站的少儿戏曲传承班已经办了八年,孩子们学的可不是花架子。他们排演的少儿版《牡丹亭》在省里拿过金奖,有个小演员还被省戏校破格录取。古里镇今年新开的评弹兴趣班更接地气,教的是常熟方言念白,老听客们都说有老底子的味道。
二、民间戏班里的烟火气
穿过方塔园青石板路,在弄堂深处的红木雕花门里,藏着徐派昆曲传人徐明华的私塾。这位七旬老人收徒讲究三看:一看嗓子,二看身段,三看品性。去年有个苏州来的大学生,每周坐高铁来学《游园惊梦》,风雨无阻学了整半年才被正式收入门下。徐老常说:现在年轻人能静下心来学全本戏的少了,但只要有人肯学,我这身本事就不会带进棺材里。
在琴川老街的茶馆二楼,每周三晚都飘出胡琴声。这里是虞山戏友会的活动据点,二十多个票友自发组织,从公司白领到菜场摊主都有。他们最近在排新编小戏《常熟老味道》,把炒浇面、叫花鸡都写进了唱词里。会长老李是机械厂退休的钳工,唱了四十年京剧老生,现在带着年轻人学《空城计》,说要让诸葛亮的羽扇在常熟江风里再摇起来。
三、现代学堂里的跨界实验
常熟理工学院戏曲社这两年突然火了。这群95后大学生把昆曲《长生殿》改编成沉浸式戏剧,在曾赵园的亭台楼阁里实景演出。观众跟着杨贵妃穿越回唐朝,在荷塘边的九曲桥上就能遇见抚琴的唐明皇。他们还开发了戏曲元素表情包,把水袖动作做成微信动态贴纸,让古老程式焕发新生机。
少儿戏曲培训市场也玩出新花样。小梅花戏曲工坊把基本功训练变成闯关游戏,孩子们通过云手挑战赛台步障碍赛积累积分,兑换戏服体验券。最近他们推出的AR戏曲绘本更是一绝,手机扫一扫《三打白骨精》插图,孙悟空就能在客厅里翻跟头。年轻家长们都说:现在孩子背戏词比背英语单词还起劲!
夜幕降临时分,走进程家桥社区的露天戏台,你可能会撞见这样的场景:文化馆学员在台上唱《玉簪记》,票友会的爷叔在台下打拍子,理工学院的学生举着云台相机多机位直播。常熟的戏曲传承就像七溪流水,在古老的河道里奔涌出新浪花。无论你是想专业学戏,还是茶余饭后过把瘾,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,都藏着让你开口唱戏的理由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