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州寻戏|这些地方藏着最地道的吴侬软语

**常州寻戏|这些地方藏着最地道的吴侬软语**

在常州,听戏是刻在老城厢骨子里的雅趣。青果巷的石板路还没被晨雾浸透,老茶客们已经捧着紫砂壶往戏台子边上凑。这座城市既有千年文脉滋养的昆曲雅韵,也有街坊邻里自得其乐的锡剧小调。若想寻一处听戏的好地方,这几个角落最是藏不住常州人的戏瘾。

**一、专业戏台听雅韵**

想听正儿八经的大戏,常州大剧院每月都会上演戏曲名家专场。去年梅花奖得主周东亮在这里唱《珍珠塔》,三层观众席挤得满满当当。剧场两侧配有电子字幕屏,外地游客也能跟着剧情抹眼泪。隔壁的常州文化艺术中心更像个戏曲百宝箱,每周六下午的百姓戏台常有民间剧团演出,花20块钱买张票,还能蹭一杯碧螺春。

老戏迷们更偏爱红星大剧院的老派做派。这座1958年建成的苏式建筑里,木质座椅会吱呀作响,但台上的水袖甩起来时,仿佛能看见六十年前常州名角王兰英在这里唱《双珠凤》的模样。售票窗口至今挂着毛笔写的戏单,周三下午的公益场次总有一群白发老人准时报道。

**二、市井深处觅知音**

红梅公园东南角的听松亭,每天清晨都有票友聚会。带马扎的老伯会从布兜里掏出梆子,穿碎花衫的阿姨亮开嗓子就是一段《玉蜻蜓》。最妙的是常有人即兴搭戏,围观群众里说不定就藏着退休的专业琴师。上个月有人在这里撞见锡剧非遗传承人沈惠兰,老太太一时兴起教了段《双推磨》的念白。

青果巷的临水戏台每月初八最热闹。夕阳刚染红运河水,岸边就支起八仙桌。本地的青果梨园社在这里唱《孟丽君》,老观众直接端着饭碗来听戏。唱到游上林那段,船娘摇着乌篷船从台前划过,倒像是从戏文里穿出来的场景。

**三、茶香戏韵两相宜**

双桂坊的听雨轩茶馆藏着常州最地道的戏茶文化。二楼八仙桌围成戏台子,花58元点个茶套餐就能听整场。上周三演《白蛇传》选段,唱许仙的小生一个鹞子翻身,差点打翻茶博士刚续的雨前龙井。老板是个锡剧老生,兴致来了会亲自唱《拔兰花》,末了还给客人送自制的戏文书签。

想要新派体验可以去运河五号的戏码头清吧。这里的90后班底把锡剧唱腔融进民谣,琵琶配着吉他,唱《梁祝》时灯光调成幽蓝,年轻观众举着精酿啤酒打拍子。每月最后一个周五的跨界戏曲夜,总能遇见穿汉服来打卡的姑娘。

在常州寻戏,讲究的是个偶得的趣味。可能转过某个老宅的月亮门,就撞见一群票友在紫藤架下唱《红楼梦》;或许在社区活动中心排队测血压时,忽然听见活动室传来《珍珠塔》的胡琴声。这座把戏曲腌入味的城市,总会在不经意间,让你听见穿越千年的水磨调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