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州戏码头:寻一处角落听半日江南
常州戏码头:寻一处角落听半日江南
在常州这座千年古城里,戏曲像一缕老茶香,总在不经意间钻入市井巷陌。要问哪里能寻着这口江南味,倒不必拘泥于剧院高堂,且随我走街串巷,听听那些藏在青砖黛瓦间的戏韵。
**大戏院里的正宫调**
常州大剧院每逢传统节庆总有重头戏,去年中秋的锡剧《珍珠塔》座无虚席。三楼小剧场更妙,常有青年演员的戏曲下午茶,五十元就能边吃茶点边看折子戏。建议提前在常享演小程序抢票,穿着不必太讲究,倒是记得带条披肩——老戏迷都知道,空调总爱往脖子里钻。
**茶馆里的烟火腔**
青果巷的过云楼茶馆藏着真宝贝。每周三下午,老板会请来票友班子,演的全是《双推磨》《玉蜻蜓》这类市井段子。老茶客们端着紫砂壶,听到妙处把茶盖往桌上一扣,叮当声和着叫好声,比什么伴奏都鲜活。点壶阳羡雪芽配麻糕,就是最地道的听戏下午茶。
**园林里的水磨韵**
红梅公园的红梅阁最懂风雅。夏夜七点,水榭戏台准时亮起灯笼,隔水听《牡丹亭》,笛声混着荷香飘过水面。前年扩建时特意保留了回音壁设计,演员不用麦克风,天然混响倒比剧院更清亮。散场时沿着文笔塔往东走,月光把青石板照得发亮,恍惚间似有戏中人的裙裾掠过。
**校园里的青春板**
江苏理工的梨园雅集社团常让老戏迷惊喜。这群00后把《梁祝》改编成校园音乐剧,古琴社现场伴奏,谢幕时满场手机电筒晃成星河。他们排练爱去西太湖校区图书馆前的草坪,路过的学生常被唱腔吸引驻足,渐渐围成个天然戏场。
在常州听戏,最妙是这份自在。大剧院里正襟危坐也好,老茶馆翘着二郎腿嗑瓜子也罢,甚至买菜路过文化宫,都能撞见票友们即兴来段《庵堂认母》。这座城的戏曲魂,早化在吴侬软语的晨昏里了。下回见着穿戏服的行人,别慌,那准是赶场的演员——跟着走,总有好戏开场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