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流人啀戏到底有多野?半夜笑到捶墙的土味神剧藏不住了!
北流人啀戏到底有多野?半夜笑到捶墙的土味神剧藏不住了!
广西人爱看戏是出了名的,但你要是以为粤剧彩调就能代表桂东南的戏台子,那北流人可要急眼了。在圭江两岸的田间地头,流传着一种让外地人笑出眼泪、本地人欲罢不能的土味神剧,老辈人管它叫啀戏(áixì),年轻人则直呼北流脱口秀。
**一、牛棚里诞生的野生喜剧**
上世纪五十年代,大容山脚下的放牛郎们闲来无事,把竹笠倒扣当锣鼓,折根树枝当马鞭,即兴编排些家长里短的段子。谁家媳妇和婆婆拌嘴,哪户汉子醉酒出糗,这些鸡毛蒜皮被他们用夸张的肢体动作和地道的北流土话演绎出来,竟比城里的正经大戏更招人稀罕。
老艺人陈伯至今记得,当年在白马镇演出《三叔公赶圩》,台上的三叔公把竹篾编的假发甩飞挂到榕树上,台下两百多号人笑得前仰后合,隔壁村的老黄愣是笑掉了木屐带子。
**二、土到极致就是潮的爆笑密码**
啀戏的绝活在于土洋结合。演员踩着现代街舞的节奏登场,开口却是地道的北流方言:你只契弟(你小子),偷我屋企(我家)葛荔枝仲想走数(赖账)?更绝的是他们能把抖音神曲《挖呀挖》改编成劝孝版:在小小的祠堂里面挖呀挖呀挖,种大大的孝心开美美的花...
去年石窝镇文化节的《六婶进城》,六婶穿着碎花衫配AJ球鞋,举着自拍杆在网红奶茶店前摆拍,嘴里念叨:阿妹讲饮奶茶要少糖,我硬系要全糖,做人最紧要系甜过初恋!这段视频在抖音播放量破了百万,评论区清一色救命!这演的不就是我大姨吗?
**三、藏在笑声里的生存智慧**
看似疯癫的啀戏,实则暗藏民间智慧。《阿福相亲》里,媒婆教傻小子相亲时要说我屋企有三十亩砂糖橘,其实指的是橘子苗;《村长劝架》中,村长让吵架夫妻互换衣服去村口挑水,用行为艺术化解矛盾。这些土法子在2019年还被写进了北流法院的调解案例集。
如今各村镇都有了啀戏传承基地,95后姑娘小梁把直播间搬进戏台,粉丝们一边刷火箭一边学北流话。有深圳打工仔留言:每次想家就循环播放《七月十四烧鸭宴》,笑着笑着就哭了。
这个周末,塘岸镇又要开锣唱戏。台前白发阿公摇着蒲扇教孙仔念戏词,后台后生仔忙着给威亚设备充电。当古老的采茶调混进电子鼓点,你永远猜不到下一出啀戏会整出什么新活——但可以确定的是,圭江边的笑声,又要惊飞一树白鹭了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