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州戏曲群英谱:百年梨园薪火传

常州戏曲群英谱:百年梨园薪火传

江南水乡常州,这座浸润着千年文脉的城市,不仅是季子故里、诗画之乡,更是滋养戏曲艺术的丰沃土壤。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,一代代戏曲名家破茧成蝶,将吴侬软语化作绕梁清音,让常州戏曲的星火照亮了整个江南梨园。

一、锡剧双璧耀江南

王兰英与沈佩华这对锡剧双璧,用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涯铸就了常州戏曲的黄金时代。王兰英独创的王派唱腔,在《双推磨》中将苏南村妇的泼辣爽利演绎得入木三分,那段推磨调至今仍是锡剧票友的必修课。她塑造的孟丽君既有大家闺秀的端庄,又具女状元的英气,让这个经典角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。

沈佩华则以沈氏水磨腔独步菊坛,《玉蜻蜓》中智贞师太的庵堂认母选段,将佛门清修与人间至情完美交融。这位锡剧皇后在《红楼梦》中塑造的林黛玉,既有姑苏女儿的婉约,又具书卷气韵,开创了戏曲舞台上的常州林妹妹形象。

二、京剧名角展风华

常州京剧界走出的宋长荣,将荀派艺术推向新的高度。他在《红娘》中独创的棋盘舞,将传统程式与现代审美巧妙结合,让这位相国千金的机智活泼跃然台上。七十高龄时仍能连演三小时《勘玉钏》,其艺术生命力令后辈叹服。

梅派青衣李亦洁,以《贵妃醉酒》中的醉步闻名梨园。她将常州刺绣的细腻针法融入水袖功夫,在《太真外传》中那段霓裳羽衣舞,每一寸绸缎都仿佛会说话。其创排的新编历史剧《青衣》,更是将传统程式与现代剧场美学完美嫁接。

三、薪火相传谱新篇

在常州文化艺术学校的练功房里,孙薇带领着00后学员晨课练声。这位锡剧新生代领军人物,将流行音乐元素融入传统唱腔,其主演的《繁漪》用现代视角解构雷雨故事,获得田汉戏剧奖。她发起的戏曲进校园项目,已培养出三千余名青少年戏迷。

青年武生张皓天以一出《挑滑车》技惊四座,他改良的大靠出手将武术招式和戏曲程式有机结合。在数字戏曲《兰陵王》中,他借助动作捕捉技术,让千年面具舞焕发新生。这些年轻人正在用属于这个时代的方式,续写着常州戏曲的传奇。

从青果巷走出的戏曲大师们,用生命丈量着舞台的方寸天地。当王兰英的推磨调在运河畔再次响起,当宋长荣的棋盘舞通过短视频传遍网络,我们欣喜地看到,常州戏曲的基因正在新时代的土壤里生根发芽。这座城市的戏曲传奇,永远没有终场哨音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