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州梨园一剪梅:徐萍的戏里春秋

常州梨园一剪梅:徐萍的戏里春秋

晨光初露,常州青果巷的石板路上还凝着露水,巷尾的兰陵剧场里已传出清亮的吊嗓声。徐萍对着镜中贴片的容颜,将水钻头面细细簪上云鬓,铜镜里倒映着墙上斑驳的戏单,那是她二十岁初登台时的《牡丹亭》海报。

一、氍毹初踏露华浓

1987年的常州戏校练功房,九岁的小徐萍踮着脚尖,把练功带往树上多绕了一圈。木地板被晨露洇出深色印记,她数着窗棂漏进的光斑,把云手做了三百遍。戏校老师至今记得,这个总在熄灯后躲在厕所练眼神的小花旦,把杜丽娘的却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唱碎了月光。

十八岁那年,徐萍带着《拾玉镯》赴南京参赛。临上场前突发高烧,她含了片西洋参就掀帘登台。当孙玉姣穿针引线的眼神与台下评委交汇时,省昆剧院的老艺术家击节而叹:这丫头眼中有江南的烟雨。

二、守正创新见真章

2015年常州大剧院的后台,徐萍握着重新编排的《梁祝》剧本陷入沉思。她把祝英台哭坟的跪步改为九连环碎步,却在第三场彩排时崴了脚。道具师傅老周连夜改制木质护踝,第二天观众看到的,是化蝶时前所未有的飘逸水袖。

在传承锡剧《双珠凤》时,徐萍创造性地融入昆曲水磨腔。当霍定金楼会的唱段在台北戏曲中心响起,台下老票友先是惊诧,继而掌声如潮。台湾《联合报》戏评称:似闻江南杏花雨,又见太湖明月光。

三、春风化雨润新苗

天宁寺的百年银杏树下,徐萍戏曲工作室的孩子们正练习《珍珠塔》。她握着学生的手腕教兰花指,忽然想起三十年前师父用戒尺纠正自己手型的场景。如今她改用丝带牵引法,小演员们嬉笑着称这是仙女教母的魔法。

2021年常州戏曲进校园活动中,徐萍把《白蛇传》改编成动漫版。当法海的禅杖变成荧光棒,台下中学生举着手机打call。散场后有女孩跑来问:徐老师,学戏能戴美瞳吗?她笑着摘下自己的义髻:你看,真发髻才衬得起凤冠呢。

夜幕低垂,长江路上的霓虹映着兰陵剧场斑驳的匾额。徐萍卸去油彩,对镜梳理微霜的鬓角。妆台上立着泛黄的戏折,最新一页写着下月巡演剧目——《长生殿》。窗外飘来吴侬软语的评弹声,与镜中人的哼唱交织成江南戏韵的夜曲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