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声舞台上的铿锵之音:一位轮椅上的豫剧追梦人
**无声舞台上的铿锵之音:一位轮椅上的豫剧追梦人**
在河南许昌一座老戏楼的后台,总能见到一位拄着拐杖的中年人对着镜子反复练习身段。他右腿的金属支架随着动作发出轻微声响,但一登上舞台,那沙哑却高亢的《花木兰》选段瞬间让全场屏息——这是52岁的豫剧演员赵铁柱坚持了三十年的日常。
一、命运转折处的戏魂不灭
1994年的寒冬,22岁的赵铁柱已是许昌豫剧二团的台柱子。一次下乡演出途中,卡车侧翻事故让他永远失去了右腿。当时觉得天塌了,他摩挲着木制义肢回忆道,但夜里听见同病房收音机里放着《穆桂英挂帅》,眼泪突然就收不住了。
住院三个月,他偷偷把病房当练功房。扶着输液架练云手,对着窗户纸练眼神,护士查房时常见他单腿金鸡独立直至浑身发抖。剧团团长带着解约书来时,这个倔强的年轻人当场来了段《徐策跑城》,拐杖击地声竟与鼓点完美契合。
二、破茧重生的舞台革新
重返舞台的路远比想象艰难。传统豫剧的跳功踢腿对残疾人堪称天堑,赵铁柱却从中悟出新机——他将武戏转化为文戏,把拐杖化作戏剧道具。《包青天》中拐杖化为惊堂木,《朝阳沟》里银环爹的烟袋成了情感支点。
2016年改编的《轮椅上的七品芝麻官》令人拍案叫绝:他利用轮椅旋转完成官轿移步,以拐杖击地替代衙役堂威。省豫剧院导演李卫东感叹:他打破了程式化表演,让百年老戏有了当代脉搏。
三、照亮更多角落的微光
如今,赵铁柱牵头成立的折翼戏社已培养23名残疾学员。盲人学员小娟在他的指导下,通过触摸学得《抬花轿》全套身段;失去双臂的小伙用脚执扇,将《西厢记》中张生的折扇舞出别样风流。
戏比天大,可天不会塌。今年清明文化节上,赵铁柱带着学员们完成《焦裕禄》选段时,台下白发老票友起身喝彩,掌声持续了整整五分钟。月光洒在斑驳的戏台上,那金属支架的反光,恍若另一轮明月。
(注:文中人物为原型综合创作,如有雷同,纯属致敬。)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