璧山戏迷看过来!这几个学戏曲的好地方,你都知道吗?
**璧山戏迷看过来!这几个学戏曲的好地方,你都知道吗?**
在璧山的老街巷里,时不时能听到几声悠扬的胡琴声,或是茶馆里传来的川剧高腔。这座浸润着巴渝文化的城市,戏曲的根脉一直深深扎在本地人的生活中。最近有不少街坊在问:“咱们璧山哪里能学戏曲啊?”今天,就带大家探探路,盘点几个学戏的好去处!
---
**一、区文化馆戏曲班:官方认证的“老戏骨摇篮”**
要说学戏最正统的地方,还得是璧山区文化馆。这里的戏曲公益培训班办了快十年,每周六上午开课,教的是正儿八经的川剧基本功。教课的陈老师年轻时是市川剧院的名角,退休后专门回来带徒弟。从“唱念做打”到“手眼身法步”,老人家教得特别细致。去年他们的学员还排了折子戏《秋江》,在璧山文化艺术节上拿了奖呢!
**地址**:璧泉街道双星大道文化大厦3楼
**报名**:每年3月、9月现场登记,带身份证复印件就行
**小贴士**:中老年朋友居多,年轻人去学还能听到不少老璧山的梨园故事。
---
**二、南门社区“票友之家”:茶水费抵学费的烟火气学堂**
如果觉得文化馆太正式,不妨去南门社区的老年活动中心转转。二楼那间总飘着锣鼓声的教室,被戏迷们称作“票友之家”。这里不搞考级、不设门槛,每月交20元茶水费就能跟着学。教戏的张婆婆是社区里的名人,年轻时跑过草台班子,现在带着三十多个学生,从《别洞观景》到《滚灯》,教的都是川剧经典片段。学累了,大伙儿就围坐着喝盖碗茶,即兴来段清唱,窗外的黄葛树沙沙作响,特别有老重庆的韵味。
**地址**:璧城街道南门社区服务中心2楼
**时间**:每周二、四下午2:30-4:30
**特色**:逢年过节还会组织去敬老院义演,学戏还能献爱心。
---
**三、青杠小学川剧社团:娃娃们的“变脸”启蒙地**
谁说戏曲只是中老年人的爱好?青杠小学从2018年就把川剧引进了课后服务。每周三下午,孩子们跟着专业老师学耍水袖、练声腔,最受欢迎的要数“少儿变脸”课程。学校特意订制了迷你版戏服,娃娃们踩着鼓点转身变脸的架势,比广场上跳街舞还拉风。去年六一汇演,五年级的娃儿们演的《皮金滚灯》,把台下的爷爷奶奶乐得直拍大腿。
**招生**:本校学生优先,校外孩子可咨询教务处插班
**亮点**:每年选拔苗子参加“重庆市小梅花奖”评选,已有3个孩子拿过奖。
---
**四、丁家街道“龙吟剧社”:藏在乡镇里的江湖戏班**
要说最野生的学戏地,得坐半小时公交到丁家街道。逢双号赶场天,农贸市场二楼总传来铿锵的锣鼓——这是“龙吟剧社”在排戏。剧社成员多是周边乡镇的农民,农闲时聚在一起切磋。社长老刘以前在县剧团打锣,现在带着大伙儿自编自演方言小品戏,什么《王婆婆办低保》《垃圾分类风波》,词儿写得比抖音段子还逗。想学原生态的草台班子功夫,这里绝对让你大开眼界。
**活动**:每月15号开放体验日,包教包会一段方言快板
**交通**:丁家农贸市场二楼,901路公交车直达
---
**【学戏小攻略】**
1.**零基础怎么选**:文化馆适合系统学习,社区学堂重在氛围,可以先试听再决定。
2.**装备不用急**:初学带套练功服就行,真要买行头,推荐去璧山剧场后巷的“唐记戏装”,老板能帮你量身改戏服。
3.**免费资源别错过**: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能看川剧名家教学视频,借书证还能免费用“中华戏曲数据库”。
走在璧山的大街小巷,你会发现,戏曲从来不是博物馆里的老古董。从文化馆的规范教学,到田间地头的即兴唱和,这份流淌在血脉里的文化记忆,正以鲜活的方式代代相传。下次再听到“红鸾袄,绿罗裙”的唱词,说不定就是你站在台上亮嗓呢!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