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笔勾魂:藏在油彩下的梨园密码
一笔勾魂:藏在油彩下的梨园密码
北京前门外八大胡同的青砖墙上,斑驳的朱漆木门吱呀一声推开。72岁的侯长荣师傅正用獾毛笔蘸取赭石粉,在梨木案几上细细研磨。案头摆着的不是文房四宝,而是二十余个素白的面坯,这是京剧后台最神秘的仪式——开脸。
**一、丹青写意梨园春秋**
乾隆五十五年徽班进京时,戏子们在后台用烧过的柳条灰勾勒眉眼。这种原始的开脸技艺,在两百年的传承中演化出七十二套程式。老辈艺人说:生旦净末丑,全凭一双手。油彩勾三界,眉眼定乾坤。程砚秋演《锁麟囊》前,定要亲手调制朱砂红,他说这种颜色要艳而不妖,就像新嫁娘盖头下的羞赧。
净角脸谱讲究三块瓦,用黑、白、红三色分割面部。当年金少山演《连环套》里的窦尔敦,在蓝色脸谱上勾出虎纹,虎口正对印堂,下场时总惹得满堂叫好。武生泰斗杨小楼演《长坂坡》,在眉心点一粒金箔,灯光下如天神下凡。这些细节都是师徒口传的秘技,戏班子里叫吃饭的本事。
**二、五色经纬暗藏玄机**
上海天蟾戏院的后台,梳头师傅李凤云有个褪色的紫檀匣子。打开来是二十四格颜料:石青要云南贡品,银朱需福州老号,金粉得用同仁堂的赤金箔。她说:关羽的胭脂红里要掺珍珠粉,包公的乌金黑得用松烟墨。
梅兰芳演《贵妃醉酒》,要在眼窝晕染七层桃红。这种醉妆的秘方是用玫瑰花汁调和蛋清,上妆后透着肌肤的莹润。裘盛戎创制的裘派铜锤花脸,在黑色脸谱上勾银线,灯光下如青铜器上的饕餮纹,这是向故宫博物院的老匠人讨教的绝活。
**三、薪火相传粉墨新生**
长安大戏院的化妆间里,90后造型师小林正在给《三岔口》的武丑勾脸。他不用传统油彩,改用德国进口的植物颜料:这样卸妆不伤皮肤。但在勾画刘利华的白鼻子时,他依然遵循着师父教的三笔定乾坤——第一笔勾出狡黠,第二笔藏着机警,第三笔要透出三分侠气。
天津杨柳青年画作坊里,非遗传承人王师傅将脸谱元素融入版画。他用拓印技艺复刻谭鑫培的黄忠脸谱,斑驳的肌理中流淌着时光的味道。在台北的现代舞剧场,编导把项羽的霸王脸谱解构成几何图形,投影在舞者身上时,竟与街舞的律动完美契合。
镜前,侯师傅正在给年轻武生勾赵云的脸谱。银枪白袍的常胜将军,需要一道剑眉显英气。老人手腕轻抖,笔尖游走间,两道斜飞入鬓的眉弓跃然而出。窗外传来胡琴声,油彩未干的少年将军整装待发,梨园的故事又将开场。这一笔一画勾勒的不仅是脸谱,更是千年不绝的东方魂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