梨园探秘:戏曲中的斌究竟是何方神圣?

梨园探秘:戏曲中的斌究竟是何方神圣?

在熙熙攘攘的戏园子里,老戏迷们总爱念叨些行话术语。这天后台传来一阵争论:昨儿那出《长坂坡》,赵子龙那手'斌'得真叫地道!这'斌'到底是啥讲究?这番对话引得年轻演员们面面相觑。这个在戏曲行当流传百年的神秘术语,恰似梨园深处的一抹暗香,引得我们循着时光的纹路细细探寻。

**一、文武相生说**

斌字拆开来看,正是文武相合。老辈艺人常说:千斤话白四两唱,文戏武唱见真章。在《四郎探母》坐宫一折中,杨延辉既要展现思母的柔肠百转,又得透出武将的英武气度。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先生演来,念白时气沉丹田,眼神流转间既有文人的书卷气,又暗含金戈铁马的肃杀,这正是斌的至高境界。

**二、身段密码**

山西蒲剧老艺人王秀兰曾传授过一套斌步:右脚尖点地时如蜻蜓掠水,左腿弓步时似苍松盘根。这套步法在《小宴》中吕布戏貂蝉时尤为精妙,看似轻佻的折扇动作暗含武将的力道,柔媚眼波里藏着三分警惕。这种外松内紧的身段要诀,恰是斌的肢体注解。

**三、声腔玄机**

程派传人张火丁在《春闺梦》中独创斌腔,将青衣的婉转与刀马旦的铿锵熔于一炉。某次演出中,她处理忽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一句时,前半句用云遮月的含蓄嗓音,到金鼓响三字突然迸发金石之音,惊得台下老观众拍腿叫绝:这才是真'斌'!

梨园行当里,类似斌这样的暗语不下百种。它们如同戏曲血脉中的密码,承载着千年舞台智慧。当今戏曲创新浪潮中,年轻演员既要吃透这些传统精髓,更需像斌字本身蕴含的文武之道那样,在守正中创新,让古老艺术焕发时代光彩。下次进戏园子,当您看到演员某个身段、某句唱腔特别够味时,不妨细细品味其中是否藏着斌的奥妙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