饼子小新:戏曲江湖里的不速之客
饼子小新:戏曲江湖里的不速之客
坊间流传着个奇闻:在浙江金华某戏班的后台,总有个扎冲天辫的娃娃混在戏箱间。老班主眯眼瞧着这孩子偷学《白蛇传》的身段,青蛇的腰功被他扭成了蚯蚓钻土,偏生那对圆溜溜的眼睛里闪着光。这个被唤作饼子小新的娃娃,就这么成了江南梨园行当里最特别的偷艺客。
一、草台班子的野路子
二十年前的庙会戏台总带着烟火气。饼子小新挤在条凳堆里,看武生踩着三寸厚底靴翻跟头,绣金大靠上的绒球甩出流星轨迹。他偷师的法子透着机灵劲——把庙里供果的糯米饼捏成戏中人偶,裹着花生馅的许仙,芝麻糖心的白素贞,在香案上排演着《断桥》的悲欢离合。
婺剧团的刀马旦发现这孩子时,他正用竹竿挑着红布条,在晒谷场上学《穆桂英挂帅》的翎子功。三伏天的日头把布条烤得焦脆,倒真像雉鸡尾在风中猎猎作响。老艺人们说这是老天爷赏饭吃,可他那股子混不吝的劲儿,又让讲究程式的老戏骨直摇头。
二、戏箱里开出的新枝
2015年乌镇戏剧节的后台,25岁的饼子小新抱着他那把油纸伞候场。伞骨上缀满铃铛,这是他要演的新编目连戏《目莲救母》的道具。当伞面哗地抖开时,三百六十个铜铃震得人耳膜发颤,活脱脱把幽冥地府搬到了人间。
在改编传统剧目《双阳公主》时,他硬是把西域公主的翎子冠改成了VR眼镜。台下的老戏迷气得摔茶碗,年轻人却为这种赛博朋克式的混搭叫好。他说这是在学关公单刀赴会的胆气,只是手里握的不再是青龙偃月刀。
三、打破次元壁的戏疯子
去年中秋夜,饼子小新把《牡丹亭》搬进了杭州地铁站。杜丽娘的水袖拂过自动售票机,柳梦梅的折扇指点着线路图。通勤族们举着手机围成新式戏台,列车进站的轰鸣成了天然的锣鼓点。有戏迷说这是糟蹋经典,可那些驻足五分钟的上班族,或许就此记住了原来姹紫嫣红开遍。
今年开春,他在直播平台开了个饼子戏楼的账号。镜头前用易拉罐拉环当护指,外卖餐盒作云肩,把《贵妃醉酒》唱成了打工人深夜emo的注脚。三百万粉丝里,有八成是从未进过戏院的Z世代。这群年轻人在弹幕里刷着电子还魂汤,倒把百年戏文泡出了新滋味。
这个总被传统派骂作离经叛道的戏疯子,最近又在鼓捣新花样——用AI复原梅兰芳的全息影像同台对戏。他说戏台上本就没有永恒的正统,就像糯米饼能包万物,戏曲这棵老树也该发发新芽。或许在某个平行时空里,十三岁那个偷师学艺的饼子小新,正趴在戏台边沿,看着三十年后的自己把整个江湖搅得风生水起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