亳州观堂看戏指南:夜场散戏赶得上末班车吗?

亳州观堂看戏指南:夜场散戏赶得上末班车吗?

夜幕初垂,青石板巷深处传来咿呀的梆子声。亳州观堂的雕花木门吱呀一开,穿灰布衫的老票友提着马扎三三两两往里走,这景象恍如穿越百年时光。作为皖北戏曲活化石的观堂戏楼,每晚七点准时亮起的红灯笼下,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梨园密码?

**一、戏台春秋:从三更灯火到黄金两小时**

早年间观堂的戏可不好等,草台班子一开嗓就得唱到月过中天。《穆桂英挂帅》连演三折是常事,台下卖瓜子的大娘能续上两壶茶。如今剧场管理更规范,考虑到现代人作息,常规演出压缩至100-120分钟。上个月新编的《华佗问诊》掐表105分钟,散场时公交末班车刚过九点半,正赶得上坐车回市区。

**二、戏码暗藏玄机:时长里的门道**

懂行的老观众看水牌就能估摸时辰。单出折子戏像《小宴吕布》约摸四十分钟,若是全本《白蛇传》可得备好两小时。逢年过节的封箱戏最是金贵,去年元宵连台本戏《四郎探母》足足唱了仨钟头,加演的《跳加官》让戏迷直呼过瘾。散场时已近深夜,巷口的羊肉汤馆却还冒着热气,老板早摸准了戏迷的脾胃。

**三、看戏攻略:卡准时辰有讲究**

建议提前半小时到场,售票窗口那对枣木雕花凭学生证能省十块钱。进场先别急着找座,西侧回廊的戏服展柜里,那件缀满亮片的贵妃戏服值得细看。七点整开场的梆子声一响,茶水师傅提着长嘴铜壶穿梭,要续水得在幕间休息那十五分钟招呼。散戏后别急着走,后台偶尔开放参观,运气好能碰上卸妆的武生讲两句行话。

当最后一声云板收住,戏楼檐角的铜铃在夜风里叮当作响。沿着湿漉漉的巷子往外走,手机显示21:45,最后一班3路公交正从人民路口拐过来。这座活了三百年的戏楼,到底把古韵和新潮掐在了恰到好处的刻度上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