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白戏曲舞台地图|这些地方藏着最地道的桂南采茶调

博白戏曲舞台地图|这些地方藏着最地道的桂南采茶调

在博白街巷深处,总能听到三弦琴与铜锣的合鸣穿透晨雾。这座桂南小城的戏曲魂藏在老榕树下、宗祠门前,更活在每个本地人哼唱的采茶调里。若想寻个听戏唱戏的好去处,不妨跟着老艺人们的脚步,探访这些鲜活的戏曲现场。

**一、人民公园露天戏台**

每逢农历三六九,公园南门的老戏台总会支起红绸布幔。这里不设门槛,晨练的老伯会带着自制的月琴即兴来段《十二月采茶》,跳广场舞的阿姨们也能无缝衔接一段采茶戏身段。最妙的是榕树下的凉茶摊,5块钱的雷公根配着原生态的唱腔,比剧院雅座更接地气。

**二、县文化馆非遗传承基地**

文化馆二楼的桂南采茶戏传习所堪称宝藏之地。每周三下午,78岁的非遗传承人李师傅会带着弟子们排练《四姐下凡》。透过雕花木窗,能看到年轻人踩着传统矮步,手里茶篮翻飞如蝶。每年元宵节的茶灯戏擂台更会吸引四里八乡的戏班,连屋檐上都坐满看客。

**三、凤山镇清代古戏台**

驱车往南20公里,凤山镇保存着光绪年间的青砖戏台。台前两尊石狮已被岁月磨得发亮,台柱上一曲阳春唤醒古今梦的楹联仍清晰可辨。每年三月三,这里会举办持续三天的斗戏活动,老戏迷们自带竹凳占座,孩童们举着糖画在人群里穿梭,恍如穿越百年时光。

**四、校园里的青春戏苑**

博白中学的采茶戏社团堪称一绝。教学楼天台被改造成露天剧场,学生们用课桌拼成流动舞台,把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改编成校园版。教导主任王老师笑称:这些孩子手机里存的不是流行歌曲,全是采茶戏唱段。毕业季的告别演出,总能引得围墙外驻足一片。

**五、朱氏宗祠门楼戏场**

在博白乡间,宗祠戏台比村委会更热闹。沙河镇朱氏宗祠的六角戏楼,每逢族中添丁、婚嫁必唱大戏。外姓人也可在门廊下蹭戏,主家还会端来五色糯米饭。去年重阳节,94岁的朱阿婆拄拐登台唱《十月怀胎》,苍凉的唱腔惊飞祠堂梁上的燕子,成为年轻人手机里的刷屏视频。

夜幕降临时分,博江两岸渐次亮起灯笼。码头边的老茶铺里,茶博士边斟茶边唱正月采茶是新年,茶客们击盏相和。在这里,戏曲不是束之高阁的非遗名录,而是流淌在柴米油盐里的生活韵脚。或许明天经过某个巷口,你就能与一段即兴的采茶调不期而遇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