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劈逆子,戏台之上天理何在?——中国戏曲里的不孝传奇
雷劈逆子,戏台之上天理何在?——中国戏曲里的不孝传奇
在浙江某地古戏台上,一位花脸演员甩着髯口连翻三个跟头,台下七旬老人突然起身叫好,浑浊的眼里泛着泪光。这出《清风亭》演了三十年,每逢演到雷劈逆子张继保的桥段,总能引发满场喝彩。中国戏曲里藏着无数这样的不孝故事,它们像一面铜镜,映照着千年未变的人心。
一、竹篮打水的荒唐剧
山东梆子《墙头记》里有个令人心酸的情节:八十老父被两个儿子用箩筐吊在两家院墙之间。长子借口今日该弟弟奉养,次子推说昨日刚在我家吃过,老父就这样悬在半空,连口热水都讨不到。这出戏在鲁西南演了二百余年,每到此处必有观众往台上扔铜钱,仿佛要砸醒戏中逆子。
河北老调《芦花记》中,闵子骞跪在冰天雪地里为继母求情,单衣里露出的芦花絮被北风吹得漫天飞舞。这出取材《二十四孝》的戏码,用至孝反衬着世间不孝子的凉薄。戏班老艺人说,早年间演这出戏,台下常有妇人搂着孩子痛哭失声。
二、戏台之上的天理昭彰
京剧《清风亭》里有个震撼的场面:当状元郎张继保拒绝相认养父母时,戏台突然电闪雷鸣。武生演员要连做吊毛、抢背等高难动作,模拟被天雷击中的惨状。某次在山西演出,雷雨交加中,戏台真的被闪电劈中台柱,老辈人说这是戏演得太真,惊动了天庭。
豫剧《卷席筒》里的小苍娃,为救继母顶替杀人之罪。法场之上,这个并非亲生的孩子反而成了最孝顺之人。河南民间有俗谚:宁看苍娃哭断肠,不看亲儿住瓦房,道尽百姓心中对孝道的朴素认知。
三、照妖镜里的现世寓言
2019年某地重阳节,剧团在敬老院演《墙头记》,台下坐着的多是子女在外打工的空巢老人。当演到老父亲寒夜无处容身时,前排老人颤巍巍地起身要往台上送棉被,被护工急忙拦住。这荒诞又心酸的一幕,恰是戏曲照进现实的魔幻写照。
在温州某企业家商会,一群开着宝马奔驰的老板们自发排演《清风亭》。这些在外打拼的游子说,每次唱到清风亭依旧是旧模样的唱段,就会想起老家独守空房的父母。戏文里的警世恒言,竟成了当代人的心灵忏悔录。
幕落时分,戏台楹联上的金漆字在夕阳下闪光:戏演古今醒世,台小可纳乾坤。这些流传百年的不孝戏码,像一剂苦涩的良药,在锣鼓丝竹中熬煮着千年不变的人性真味。当电子屏幕占据我们双眼的今天,那些在乡村戏台上依然鲜活的忠孝故事,仍在固执地守护着中国人最后的精神祠堂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