戏曲那么多,选不出曲目怎么办?这几招帮你轻松入门
戏曲那么多,选不出曲目怎么办?这几招帮你轻松入门
戏迷朋友常有这样的困惑:想学唱戏曲却对着琳琅满目的剧目犯难,明明被悠扬的胡琴声打动,却在选段时犯了选择困难症。这就像走进一座千年梨园,面对满树繁花不知该折哪一枝。其实选戏曲和选歌有异曲同工之妙,关键要找到与自己心意相通的那段唱腔。
一、经典为何能成经典
百年前的戏台上,梅兰芳先生唱《贵妃醉酒》时,台下观众听得如痴如醉。这段戏能流传至今,正因它把贵妃的哀怨与华贵拿捏得恰到好处。经典剧目往往经过时间淬炼,像《霸王别姬》中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悲壮,《牡丹亭》里原来姹紫嫣红开遍的缠绵,都凝聚着前辈艺术家的智慧结晶。
初学不妨从这些必听金曲入手。京剧《四郎探母》的坐宫选段,程派青衣的水袖功夫与唱腔相得益彰;越剧《梁祝》的十八相送,吴侬软语道尽江南情韵;黄梅戏《天仙配》的夫妻双双把家还,质朴唱腔里透着生活气息。这些经典选段就像戏曲界的流行金曲,既容易找到教学资源,又方便与同好交流。
二、选戏如选衣合身最重要
去年冬天在长安大戏院听张火丁唱《春闺梦》,散场时听见后排观众抹着眼泪说:这唱的不就是我吗?好戏曲就是这样,总能在某个瞬间叩击心扉。选戏要像选衣服,先看尺码是否合身:性格爽朗的可以试试豫剧《花木兰》的豪迈唱段,心思细腻的适合昆曲《牡丹亭》的婉转吟哦。
地域特色也是重要参考。北方的朋友学评剧《花为媒》的俏皮道白,自带燕赵大地的爽利;江浙沪戏迷唱越剧《红楼梦》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,吴语九腔天然契合;岭南地区的朋友演绎粤剧《帝女花》的香夭,更能唱出南国特有的缠绵悱恻。
现代人的审美早已突破地域限制。短视频平台上,95后姑娘用戏腔翻唱流行歌曲获赞百万,汉服爱好者将水袖舞融入街舞表演。不妨尝试《武家坡》与R\u0026B混搭,或者用戏腔演绎古风歌曲,这种跨界碰撞往往能激发出意想不到的火花。
三、打开戏曲的N种方式
当代戏曲传播早已突破剧场围墙。B站上的上戏416女团用戏腔唱流行歌,让百万年轻人直呼上头;抖音里的戏曲教学视频,把身段分解成易懂的分解动作;喜马拉雅上的名家名段专辑,让通勤路上也能听戏学唱。
笔者最近在学程派《锁麟囊》,发现跟着录像逐句模仿比单纯听录音有效得多。先对着镜子练口型,再跟着琴师录音找气口,最后用手机录下自己的唱段反复对比。有次在公园吊嗓子,竟引来几位票友现场指点,这种意外收获也是学戏的乐趣所在。
梨园行有句话:千斤念白四两唱。其实不必纠结是否字正腔圆,重要的是体会唱词中的喜怒哀乐。就像《白蛇传》里白素贞的那句青妹慢举龙泉宝剑,唱好了是技巧,唱出情义才是精髓。当你能在《穆桂英挂帅》的猛听得金鼓响中感受到巾帼豪气,在《玉堂春》的苏三离了洪洞县里听出命运转折,便算真正入了戏曲的门道。
戏曲本是人间的悲欢离合,何必给自己设限?某次票友聚会上,一位老先生说:我唱了三十年《空城计》,每次唱'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',都能品出新滋味。选戏不必纠结,就像喝茶不必非论品种,重要的是那份品茗的心境。当你跟着留声机里的梅派唱腔轻轻打拍子时,或许某个瞬间,就会与百年前的某个灵魂产生共鸣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