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店小学戏曲班:藏在童声里的千年绝响

蔡店小学戏曲班:藏在童声里的千年绝响

小豆子,把云手再翻高两寸。周三下午四点的蔡店小学礼堂里,十岁的李雨桐正对着镜子调整动作。这个扎着丸子头的小姑娘刚在省少儿戏曲大赛斩获银奖,此刻正带着新入班的学弟学妹练习基本功。

**一、把戏台搬进校园**

蔡店小学戏曲班的故事要从三年前说起。当大多数学校把兴趣班押注在编程、机器人等热门项目时,这所乡镇小学的教导主任王春梅却坚持要开戏曲班。孩子们在田间地头长大,骨子里带着泥土的灵气,唱念做打最能释放他们的天性。这个决定起初遭到不少家长反对,担心耽误课业,直到首届学员在县春晚的《穆桂英挂帅》惊艳全场。

戏曲班的课程设计颇有巧思。每周三下午的90分钟课程里,前半小时是趣味戏曲史——用动画片讲解生旦净末丑,后一个小时分两组练习:低年级练毯子功、水袖功,高年级排演折子戏。最让孩子们着迷的,是每月一次的戏服日,那天可以穿着定制的行头在学校巡游。

**二、三代传承的梨园火种**

65岁的程凤仙老师是戏曲班的灵魂人物。这位省京剧院的退休演员,把自家祖传的戏箱搬到了学校。程奶奶教戏有个规矩:先学做人再学戏。孩子们进班第一课不是吊嗓子,而是擦拭祖辈传下的凤冠。这顶点翠头面比我爷爷还老,要像对待长辈那样轻拿轻放。五年级的刘子轩至今记得第一次触碰文物级戏服时手心的汗。

年轻教师张昊的加入让传统教学焕发新意。他把抖音热门的戏腔歌曲改编成教材,用AR技术还原古戏台场景。去年重阳节,戏曲班用全息投影技术重现《牡丹亭》经典片段,台下观看的老人边抹眼泪边鼓掌。

**三、花开有声**

戏曲班的成绩单不止在舞台。班主任发现,参加戏曲班的孩子专注力平均提升40%,语文课文背诵速度明显加快。更意外的是,原本内向的留守儿童周小雨,在扮演花木兰三个月后,竟主动报名竞选班长。

去年校庆,戏曲班排演的《三打白骨精》让全校沸腾。当小演员们用稚嫩的童声唱出金猴奋起千钧棒时,礼堂屋顶的灰尘都在声浪中簌簌落下。这场演出视频在抖音获得230万点赞,评论区里挤满求教学方法的同行。

如今的蔡店小学,课间操时间能听见孩子们自发练习西皮流水,美术课上有人偷偷勾勒脸谱纹样。戏曲班的存在,就像一粒落在青砖缝里的种子,不知不觉间已长成亭亭如盖的梨树。当城市孩子在兴趣班间疲于奔命时,这里的童声正唤醒沉睡的千年绝响,让文化记忆在红领巾间悄然流转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