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店戏曲学校:手把手教你找到报名入口

蔡店戏曲学校:手把手教你找到报名入口

盛夏蝉鸣声中,老街茶馆的竹帘被掀得哗哗响。李阿婆端着茶盘刚要吆喝,就听见两个穿戏服的小姑娘在门口嘀咕:说是要先去文化站领表,但文化站后巷的门牌号怎么都找不着......

这样的场景在蔡店老城区并不鲜见。作为传承了百年戏曲文脉的古镇,每年夏天都会有大批戏曲爱好者涌向蔡店戏曲学校。但关于报名渠道的疑问,总像戏台上的水袖,看似近在眼前却总差那么一抓。

在青石板路拐角的邮局旁,常年支着个修钟表的摊子。王师傅的眼镜片上反着光,手里摆弄着老怀表,耳朵却支棱着听来往行人的对话。小伙子,你往镇图书馆二楼拐,那里新设了报名咨询处。他冷不丁插话,把正在看地图的年轻人吓了一跳。

戏曲学校的招生办主任老张头最懂这些弯弯绕。他总爱说:找我们学校报名就像学戏,讲究个'口传心授'。原来从去年开始,他们和镇文化站、图书馆联动,把报名点藏在了这些老建筑里。就是要看报名的人有没有这个心劲儿,连门都摸不着还学什么戏?

不过今年情况有变。在状元桥头卖糖画的刘大姐发现,最近总有人举着手机在桥墩附近转悠。凑近一看,砖墙上贴着张泛黄的戏曲脸谱,旁边用朱砂写着扫码报名四个小字。扫进去竟是戏曲学校的官方小程序,还能预约现场体验课。

这是新来的赵老师想出的主意。在古戏台后台化妆的梅师姐透露,那位90后教师把报名流程做成了寻宝游戏。想要纸质报名表的,得在镇子七处古迹找到对应的戏曲元素;选择线上报名的,小程序里藏着三段经典唱腔,全听对了才能解锁报名通道。

正午的日头把老茶馆的影子缩成一团,李阿婆给两个满脸汗的姑娘递上凉茶:急啥?当年我学《牡丹亭》那会儿,光找师傅就找了三个月。现在能手机扫码,能去文化站问路,你们这些娃娃可比我们那会儿享福多喽!

确实,如今的报名方式就像戏曲学校的教学理念,既守着老规矩,又添了新花样。要真说哪里报名最稳妥?镇文化站的张干事会神秘一笑,从抽屉里摸出盖着红章的报名简章,封面上赫然印着:心诚则灵,处处皆是戏台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