寻访蔡店戏曲学校:藏在乡村里的非遗摇篮

寻访蔡店戏曲学校:藏在乡村里的非遗摇篮

在鄂豫交界的丘陵深处,当晨雾还未散尽时,一阵清亮的吊嗓声便划破山村的宁静。沿着蜿蜒的乡道拐过第三个弯道,青砖灰瓦的院落里,身着练功服的少年们正踩着碎步,水袖翻飞间,楚剧的悠长腔调与山间的鸟鸣交织成独特的晨曲。

一、深巷酒香何处寻

这座隐于武汉市黄陂区蔡店街的戏曲学府,导航地图上只标注着蔡店中学的红点。要找到它,需向本地人打听老戏校。穿过街角飘着葱油香的老面馆,绕过堆满竹编农具的杂货铺,那座爬满爬山虎的民国建筑便跃入眼帘。校门左侧竖着市级非遗传承基地的铜牌,字迹已有些斑驳。

每周五下午的开放日,总能看见头发花白的老票友骑着电动车赶来。他们熟门熟路地把车停在校门口的香樟树下,拎着装满冰糖橘的塑料袋,径直走向后排的练功房。窗边常年备着几把老竹椅,是专为这些监考官准备的。

二、古调新声代代传

排练厅的镜墙上,贴着泛黄的戏单。1953年建校时的手写剧目《百日缘》仍列在教学大纲里,墨迹旁新增的二维码,扫码能看学长们的演出视频。教身段的李老师总爱念叨:当年我师父在这块地砖上摔了三千个抢背,现在你们用的护膝倒是讲究了。

课间休息时,孩子们最爱挤在荣誉墙前。玻璃橱窗里陈列的不止奖杯证书,还有修补过多次的云帚、缺了口的陶埙。最显眼位置摆着首届毕业生捐赠的铜锣,边沿的凹痕记录着七十载春秋的铿锵。

三、薪火相传有新篇

今年清明,戏校组织学生到姚家山采风。在抗战遗址前,孩子们即兴编排了楚剧小段。领唱的程小雨没想到,她随口改编的红色唱段视频,竟在短视频平台收获百万点击。如今她的抖音号每周更新练功日常,评论区常有网友追问招生条件。

教务处王主任的办公桌上,摞着来自广东、河南的咨询信件。这个过去只招本地生的戏校,今年破例增设了省外生源名额。秋招公告贴出当天,校门口卖米粑的阿婆多了句新吆喝:吃口热乎的,看完戏校好赶路。

暮色渐沉时,晚课的二胡声越过院墙,飘向远处星星点灯的农家。戏校正门那副褪色的对联在月光下依稀可辨:三五步走遍天下,六七人百万雄兵。这座藏在深山的戏曲摇篮,正用最质朴的方式,守护着跨越时空的舞台传奇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