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甸老戏迷口述:那个把戏唱活了的菊珍啊
蔡甸老戏迷口述:那个把戏唱活了的菊珍啊
后官湖畔的戏台子又搭起来了。我拄着拐杖往人群里挤,远远瞧见那抹水红戏服就知道准是她——菊珍要开嗓了。她扮的穆桂英还是那么精神,凤翅盔往头上一戴,硬是把五尺的身量撑出八丈的气势。台下几个小年轻举着手机拍,他们哪知道,菊珍年轻时可是用真刀真枪在台上耍把式的。
一、戏窝子里泡大的丫头
菊珍本名周秀兰,生在蔡甸老戏楼后巷。她爹是楚剧团的琴师,娘在后台管衣箱。打从会走路就趴在幕条边看戏,后台那面斑驳的镜子,照见过她偷戴旦角头面的样子。十二岁那年,汉剧名角杨凤仙来蔡甸搭班,在化装间撞见这丫头对着镜子比划《二度梅》的身段,当场收作关门弟子。
学戏的日子苦,天没亮就吊嗓子。有年冬天下大雪,菊珍在结了冰的河滩上练圆场步,摔得棉裤都渗出血来。可师父说戏比天大,她就咬着牙把《宇宙锋》里赵艳容疯癫时的云步练了整整三个月,硬是走出了步步生莲的绝活儿。
二、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
1987年汉剧汇演那次,原定的主角临场失声。班主急得跺脚,菊珍正在后台给师娘梳头,闻言把梳子一撂:我来!顶着重达八斤的凤冠唱完《贵妃醉酒》,生生把海岛冰轮四个字转了十八个弯。那天散戏后,老戏迷们堵着后台门不肯走,非要见见这个活杨贵妃。
菊珍最绝的是变脸功夫。不是川剧那种面具戏法,而是单凭眼神身段就能换个人。《白蛇传》里前一刻还是娇柔的白素贞,转身披上青衫就成飒爽的小青。有次在沌口演出,她即兴加了段水袖功,三米长的白绸子在台上翻出浪花,把许仙惊得忘了台词。
三、戏比人长寿
新世纪戏台冷清那几年,菊珍在文化馆带徒弟。有个叫小梅的姑娘总学不会《秋江》里的船桨功,她领着孩子到后官湖划木船。船至湖心,忽然起身比划起陈妙常的身段,惊得野鸭子扑棱棱飞起一片。后来这段水上教戏成了剧团里的美谈。
去年重阳节,七十三岁的菊珍又登台了。唱的是《梁祝》里的十八相送,没扮戏装,就穿着蓝布衫。可那眼神那手势,分明就是祝英台本尊。台下坐轮椅的老票友颤巍巍跟着哼,哼着哼着泪就下来了。散场时菊珍说:只要还有一个人听,这戏就得传下去。
如今走过老戏楼,常能听见里头传出咿咿呀呀的调子。年轻人都说菊珍师父严,可他们不知道,后台那面老镜子前总搁着金嗓子喉宝,是老太太偷偷给徒弟们备的。这大概就是老辈艺人传戏的方式——把风骨揉进板眼里,把深情化在唱腔中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