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甸戏曲爱好者看过来!这份民间学戏指南请收好
蔡甸戏曲爱好者看过来!这份民间学戏指南请收好
在蔡甸的大街小巷,总能听见票友们哼着婉转的戏腔。想学地道的戏曲功夫?这些藏在街角巷尾的培训机构,才是真正的戏窝子。今天带您探访那些不为人知的戏曲传承地,看看哪家最适合您。
一、老戏骨坐镇的教学殿堂
蔡甸文化馆戏曲传承中心堪称本地戏曲界的黄埔军校。每周三上午推开古色古香的大门,总能看见满头银发的张慧芳老师带着学员练身段。这位曾获湖北省戏曲红梅奖的老旦演员,教起《四郎探母》的台步来,连拐杖都成了教具。中心不仅开设少儿京剧启蒙班,还有专门的中老年戏曲养生课程。
青少年宫的小梅花戏曲社则主打亲子教学。去年中秋晚会,6岁的李小萌和奶奶同台表演《天仙配》,萌翻全场。这里采用老带新模式,省级非遗传承人每周亲自指导,孩子们不仅能学唱腔,还能亲手制作传统戏曲头饰。
二、民间戏班的现代传承
梨园春戏曲工作室藏在莲花湖边的仿古建筑群里,主理人陈少云是汉剧名角陈伯华的再传弟子。这里的特色是戏曲+新媒体课程,学员们既要学《贵妃醉酒》的水袖功,又要拍抖音短视频。去年毕业的学员王磊,如今在快手直播唱戏,粉丝已超5万。
知音戏苑可能是武汉最佛系的培训机构。老板原是楚剧院琴师,现在带着三个徒弟开班授课。别看教室只有30平米,每周六晚上的戏迷擂台总能挤得水泄不通。这里最特别的是以戏会友制度——老学员带新学员免学费,现在已发展出200多人的票友群。
三、社区里的戏曲烟火气
蔡甸大街社区活动中心的戏曲角,每周二下午都飘着二胡声。68岁的杨桂枝阿姨义务教唱黄梅戏,带着二十多个老姐妹自编自演《蔡甸好人好事传》。别看是免费教学,她们自制的戏服比专业剧团还讲究,去年重阳节汇演还拿了区里一等奖。
中核世纪广场三楼的戏曲快闪班堪称白领解压新宠。午休时间教《梨花颂》选段,90后白领小刘说:学完一段甩水袖,比喝十杯咖啡都提神。这种碎片化教学配合线上视频指导,特别适合忙碌的上班族。
学戏不在早晚,贵在坚持。蔡甸这些接地气的戏曲培训机构,正用最鲜活的方式延续着传统文化。无论您是鬓角染霜的老票友,还是对戏曲充满好奇的00后,总有一方舞台等着您开嗓。下次路过社区活动中心,不妨驻足听听那穿越时空的戏韵,说不定就此开启您的戏曲人生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