苍南人学戏去哪儿?这份戏曲班指南请收好
苍南人学戏去哪儿?这份戏曲班指南请收好
锵——一声悠扬的板胡划破晨雾,巷尾朱漆斑驳的老戏台前,几位鬓角染霜的老戏迷正比划着身段。这样的场景,在苍南街头巷尾并不鲜见。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,戏曲早已融入这座滨海小城的血脉。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对传统戏曲产生兴趣,今天笔者就带大家探访几家特色鲜明的戏曲培训班。
**一、戏曲传承正当时**
走进位于灵溪镇文化中心的芳华戏曲传习社,还未进门就听见婉转的越剧唱腔。这家由省级非遗传承人林素娟创办的培训班,十年来已培养出二十余位专业院团演员。现在报名学戏的可不只有老人家,林老师指着教室里正在练功的青少年说,这期学员里最小的才7岁,最大的68岁,戏曲可不再是'夕阳艺术'了。
**二、特色培训班盘点**
1.**非遗传承班**:金乡镇文化馆每周开设的平调乱弹传习课,特邀市级传承人现场教学。这里不仅能学到原汁原味的唱腔,还能接触百年历史的古戏服穿戴技艺。不少学员专程从温州城区驱车前来,就为感受这份地道的苍南戏韵。
2.**少儿戏曲社**:钱库镇实验小学的小梅花戏曲社可谓名声在外。通过游戏化教学,孩子们在《三打白骨精》等经典折子戏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。去年该校编排的少儿版《牡丹亭》还在省少儿戏曲大赛中斩获银奖。
3.**白领兴趣班**:龙港新城区的戏韵工坊主打零基础学戏曲。周末班的学员多是上班族,他们在水袖翻转间释放压力。负责人黄老师笑着说:有位程序员学员现在能唱全本《梁祝》,还在年会上惊艳全场呢!
**三、学戏新体验**
在矾山镇采风时,笔者偶遇移动戏班的露天教学。十余名学员跟着老艺人,在明代矾矿遗址的天然回音壁前开嗓。海风裹挟着苍劲的唱腔,与斑驳的矿洞石壁共鸣,构成独特的沉浸式课堂。在这里学戏,就像触摸着历史的脉搏。学员小陈如是说。
**报名贴士:**
-各文化站春季班正在招生,可关注苍南文化云公众号
-暑期少儿班通常6月开始报名,建议提前致电咨询
-首次体验可预约免费试听课,记得穿宽松衣物
暮色渐沉,藻溪镇的古戏台又亮起灯火。台下,新老学员的唱和声此起彼伏。当年轻的脸庞映着昏黄的灯光,当水袖划过带有鱼腥味的海风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艺的传承,更是文化血脉的延续。这样的培训班,不正是传统文化最好的打开方式吗?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