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寻味沧州|推开这扇门美食与戏曲碰撞出别样烟火》

《寻味沧州|推开这扇门美食与戏曲碰撞出别样烟火》

三碗不过沧州卫,曲儿一响醉三秋。老辈人总说,沧州卫的烟火气里藏着两把钥匙——一把是灶上的锅铲,另一把是戏台上的水袖。要找唱戏的馆子,您得往老城根儿底下寻。

南川老街拐角处,醉沧楼的灯笼总是亮得最早。推开雕花木门,正赶上店小二甩着白毛巾报菜名:熘腰花儿、烩海参、酥鲫鱼,配咱沧州老窖管够!话音未落,二楼戏台的梆子声就催开了场。这里的戏宴讲究个时令,立春唱《游园惊梦》配春饼,立秋来段《林冲夜奔》就着羊蝎子。老板赵三爷是沧州京剧团退休的武生,一杆银枪至今还挂在账房墙上。

要说最地道的河北梆子,还得往运河码头边的漕帮菜馆走。青砖灰瓦的老宅子里,八仙桌摆得歪歪扭扭却别有章法。掌勺的胡大姐是第五代传人,她家的金丝小枣焖肉非得配上《宝莲灯》的唱段才够味。食客们喝着沧州冬菜汆的丸子汤,跟着台上咦——呀——的拖腔打拍子,筷子头在粗瓷碗沿敲出一串脆响。

城西新开的梨园小馆倒是玩出新花样。年轻班主把评剧折子戏拆成菜品连续剧,《花为媒》配玫瑰酥,《杨三姐告状》搭酸辣汤。最绝的是点戏上菜的规矩,食客点段《乾坤带》,后厨就现杀活鱼做跃龙门;要听《秦香莲》,准保端上热气腾腾的状元饼。

这些藏在巷陌深处的戏味江湖,日日上演着新的故事。当油爆双脆的香气混着西皮二黄的调门钻进鼻腔,您就明白沧州人说的戏里有饭香,饭里有戏韵是怎生个滋味了。下回您来沧州,记得往那亮着红灯笼的巷子深处多走两步——指不定转角就遇见正甩着水袖的店小二呢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