豫剧名伶曹大娘:乡音里的百变人生

豫剧名伶曹大娘:乡音里的百变人生

在豫东平原的田间地头,曹大娘三个字就是一台流动的大戏。这位年逾古稀的老艺人,用六十载光阴在舞台上演绎着中原大地的悲欢离合。她那把能穿透三里地的金嗓子,既唱得了帝王将相的黄钟大吕,也哼得来市井人家的家长里短。

**一、梆子声里见真章**

十二岁登台便以《穆桂英挂帅》中的刀马旦惊艳四座,曹大娘与豫剧的缘分始于戏班里的梆子声。她将传统老戏《打金枝》里公主的娇蛮演得活灵活现,又在《朝阳沟》现代戏中把银环下乡时的忐忑拿捏得分毫不差。戏迷们至今记得她唱《程婴救孤》时,一句十六年忍辱偷生为哪般让台下观众哭湿了衣襟。

**二、曲剧舞台绽新蕊**

八十年代戏曲改革大潮中,曹大娘转身投入曲剧怀抱。她将豫剧的铿锵与曲剧的婉转熔于一炉,在《风雪配》里塑造出冰雪聪明的闺门旦,又在《陈三两》中把青楼才女的傲骨演得入木三分。最妙的是她反串老生出演《寇准背靴》,弓腰驼背的台步竟骗过了老戏迷的眼睛。

**三、弦子书里话沧桑**

农闲时节,曹大娘最爱抱着坠胡唱弦子书。《王二姐思夫》的九腔十八调被她唱得百转千回,田间老汉听得直抹眼泪。一部《响马传》能连说三天三夜,从程咬金劫皇纲到瓦岗寨聚义,她手中的简板打得比说书先生还利落。有次在麦场上唱《小寡妇上坟》,竟把树上的麻雀都引来做和声。

如今曹大娘依然活跃在乡村戏台,褪色的戏箱里装着三十多本手抄戏文。问她究竟会唱多少戏,老人眯眼笑道:戏文都在肚子里装着,真要数起来,得从正月十五数到腊月二十三。这话倒不夸张,去年重阳节庙会,她连唱七天没重样,硬是把十里八乡的戏迷都唱服了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