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梦格:戏曲舞台上的百变青衣

曹梦格:戏曲舞台上的百变青衣

在光影流转的戏曲舞台上,有位青衣演员以婉转声腔与精湛演技征服着观众。曹梦格这个名字,对戏迷而言代表着传统戏曲的当代表达。这位来自河北保定的青年演员,用十五年时光在戏曲百花园中浇灌出别样芬芳。

一、梨园初绽

曹梦格的艺术启蒙始于保定老调剧团。2008年,16岁的她在新编历史剧《直隶总督唐执玉》中首次担纲主角,塑造的诰命夫人既有大家闺秀的端庄,又具江湖儿女的豪气。这个角色需要演员在程派唱腔中融入河北梆子的高亢,曹梦格每天清晨五点便对着护城河吊嗓,硬是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腔完美融合。

2015年转战京剧舞台后,她在《锁麟囊》中饰演的薛湘灵成为其艺术生涯转折点。这个角色需要演员在四个时辰内完成从富家千金到落魄妇人的转变,曹梦格通过水袖功法的创新运用,将人物心理外化为长达三米的水袖舞动,每场演出都能收获经久不息的掌声。

二、文武双绝

曹梦格的艺术突破体现在对传统程式的创造性转化。在武戏《战金山》中,她突破青衣行当限制,首创剑穗功。五尺长的剑穗在她手中时而如游龙戏水,时而似惊鸿照影,将梁红玉的巾帼气概演绎得淋漓尽致。这种创新并非凭空而来,而是源自她三年间走访七省武旦名家,将刀马旦的英气融入青衣表演的苦心钻研。

其代表作《春闺梦》的创作过程更显匠心。为准确刻画战乱中女性的心理创伤,曹梦格专程到抗战纪念馆研读家书,在被纠缠陡想起婚时情景的经典唱段中,她将程派幽咽唱腔与昆曲水磨调结合,创造出令人心碎的断肠腔。

三、守正创新

在传统剧目《玉堂春》的演绎中,曹梦格大胆删减冗余唱词,却在苏三起解核心段落加入河北梆子的哭腔,使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焕发新意。这种创新不是对传统的背离,而是建立在对十三辙韵脚和四声调值的深刻理解之上。

面对戏曲现代化课题,曹梦格提出三维传承理念:纵向深挖传统精髓,横向借鉴姊妹艺术,立体构建当代审美。其主演的实验戏曲《镜中人》采用全息投影技术,让杜丽娘的游园惊梦在虚实交错中展开,这种探索为古老艺术注入了时代活力。

从保定老调到京剧舞台,从传统青衣到实验戏曲,曹梦格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敬畏与热爱。在她看来,戏曲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,而是流动的活水。这位八零后演员用每一次转身、每一声吟唱证明:只要扎根传统沃土,戏曲艺术永远能在新时代绽放异彩。戏迷们期待着,这位百变青衣的下一个舞台惊喜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