梨园多面手曹梦格:一人千面背后的戏曲传承密码

梨园多面手曹梦格:一人千面背后的戏曲传承密码

在苏州昆剧院的后台,曹梦格正对着镜子勾画柳梦梅的眉梢,细长的画笔在眉骨处轻轻一顿,镜中人便从杜丽娘的婉约化作了《牡丹亭》书生的俊逸。这位80后戏曲演员的化妆台上,散落着京剧的贴片、越剧的水钻头饰和黄梅戏的绢花,见证着她在不同剧种间自如穿梭的艺术人生。

一、跨界演绎的艺术突破

曹梦格的艺术版图横跨中国南北戏曲版图。在京剧《贵妃醉酒》中,她将梅派唱腔的圆润婉转演绎得淋漓尽致,水袖翻飞间尽显杨玉环的雍容华贵;转战越剧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时,她又能将尹派小生的温润儒雅拿捏得恰到好处,折扇开合间皆是江南文人的风流气韵。

这种跨界并非简单的模仿。为了塑造好黄梅戏《女驸马》中的冯素珍,曹梦格专门赴安庆采风三个月,向当地老艺人学习安庆方言的咬字归韵。她在传统平词唱法中融入现代声乐技巧,让为救李郎离家园的经典唱段既保留了泥土芬芳,又增添了时代气息。

二、程式化表演的个性化解构

在豫剧《程婴救孤》的排练场,曹梦格创造性地将京剧的云手与豫剧的踢腿相结合。当程婴目睹亲子被害时,她以豫剧特有的喷口爆发悲怆,配合京剧的跪步技巧,将人物内心的撕裂感表现得惊心动魄。这种打破剧种壁垒的表演方式,在戏曲界引发了热烈讨论。

面对破坏传统的质疑,曹梦格在昆曲《长生殿》的创作中给出了回应。她保留昆曲水磨腔的细腻婉转,却在唐明皇的哭像一折中,借鉴话剧的体验派表演方法。当唱到升平早奏,韶华好时,眼中流转的不再是程式化的悲痛,而是真实可感的生命悸动。

三、传统戏曲的当代化探索

在实验戏曲《镜中人》里,曹梦格同时饰演京剧青衣与昆曲闺门旦。舞台被设计成巨大的镜面装置,两个角色在不同剧种的唱腔中展开对话。当西皮二黄的激越遇到水磨腔的缠绵,传统程式与现代舞台技术碰撞出惊人的戏剧张力。这种创新不是对传统的背离,而是用当代审美重新诠释戏曲本质。

新媒体时代的传播智慧也被曹梦格巧妙运用。她的抖音账号梦格戏话将京剧念白融入流行音乐,用豫剧快二八板翻唱古风歌曲,单个视频最高播放量突破500万次。这种破圈传播让90后观众发现:原来戏曲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,而是可以对话的鲜活艺术。

站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,曹梦格正在准备她的首部个人戏曲晚会。海报上,她以不同剧种造型围成扇形,仿佛展开的戏曲百花园。这个从河北梆子启蒙,历经京剧科班锤炼,最终在多元剧种中找到艺术真谛的演员,正用她的跨界实践证明:戏曲的传承密码不在固守门户,而在以当代之心叩击传统之魂。当年轻观众为她的表演热烈鼓掌时,我们听到的是古老艺术穿越时空的悠远回响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