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雨:梨园深处走来的戏疯子

曹雨:梨园深处走来的戏疯子

一束追光穿透舞台上的薄雾,勾勒出一袭素白水袖的轮廓。曹雨踩着细碎的圆场步登场,未开口先有戏,眼波流转间,台上台下仿佛隔了百年时光。这是2021年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的《牡丹亭》谢幕现场,当掌声持续了整整九分钟时,后台的助理发现,63岁的曹雨躲在衣箱后面偷偷抹眼泪——这个被称作戏疯子的老人,又在为戏较劲了。

**戏比天大的少年郎**

1978年冬天,刚考入省戏校的曹雨在练功房留下了一串带血的脚印。为了练好《挑滑车》里的高宠扎靠,他偷偷将沙袋绑在腿上,棉裤被汗水和血水浸透也浑然不觉。食堂王师傅总记得那个揣着冷馒头往练功房跑的身影:别的孩子练完功像蔫茄子,他倒好,眼睛亮得能当灯泡使。

这种痴劲在1984年的折子戏汇演中闯了祸。原本该戴改良盔头的曹雨,偏要按老规矩顶起五斤重的传统盔帽,结果翻跟头时头重脚轻摔下戏台。右臂打着石膏的他,愣是在病床上用左手比划了半个月的身段。

**破茧成蝶的革新者**

2003年的《新白蛇传》让曹雨陷入舆论漩涡。当他在断桥一折中加入现代舞元素时,老戏迷气得摔了茶碗。可没人知道,为这五分钟的创新,他拜访了十三位民间老艺人,在苏州评弹的吴侬软语里捕捉水袖的韵律。

传统不是供在香案上的死物,曹雨在创作手记里写道。2016年,他把AR技术搬上《三岔口》的舞台,虚拟的月光随着武生动作流转,让这出经典武戏焕发出科幻色彩。首演结束,二十多位老观众堵在后台要说法,却在看到曹雨演示动作捕捉传感器后,集体沉默了。

**薪火相传的守夜人**

苏州平江路的曹雨戏曲工作室里,挂着一幅褪色的戏单:2018年重阳节,他带着弟子在敬老院连演七小时。当最后一位老人被轮椅推走时,徒弟们发现师父的彩裤已被汗水浸透。戏是演给人看的,不是摆在博物馆的,这句话刻在工作室的门楣上。

如今,曹雨的抖音账号曹老头说戏有百万粉丝。镜头前,他会用保温杯比划云手,拿擀面杖讲解枪花。最火的视频里,他教五岁孙女念《穆桂英挂帅》的贯口,孩子奶声奶气的辕门外三声炮让网友直呼萌化了,却少有人注意背景里泛黄的工尺谱手稿。

在最近流出的排练花絮中,曹雨正为《长生殿》的新编版本设计霓裳羽衣舞。监视器前的他时而皱眉踱步,时而手舞足蹈,那件穿了三十年的练功服袖口已经磨破。当年轻演员抱怨动作太难时,老爷子眼睛一瞪:唐明皇要是怕难,杨贵妃的魂儿都招不回来!

戏台上的大幕开了又合,曹雨的故事还在继续。有人问他何时退休,他指着练功房墙上的墨宝笑道:没见写着'一生儿爱好是天然'么?那字迹遒劲的条幅右下角,隐约可见几滴陈年的茶渍——不知是哪个生气的老戏迷当年泼的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