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志威:用年轻嗓音唤醒古老戏台的跨界角儿

曹志威:用年轻嗓音唤醒古老戏台的跨界角儿

在苏州山塘街的评弹茶馆里,有位年轻小生总让游客们驻足惊叹。他着一袭靛蓝长衫,手持三弦,开腔便是《白蛇传》里许仙的婉转唱词。这位能把评弹唱出昆曲韵味的年轻人,正是当下戏曲界热议的破圈者——曹志威。

一、从评弹场走出的戏曲新声

曹志威的戏曲启蒙始于评弹世家的耳濡目染。祖父的琵琶声里藏着《珍珠塔》的悲欢,母亲的吴侬软语中裹着《玉蜻蜓》的离合。十五岁那年,他在沧浪亭偶遇昆曲名家王芳的《牡丹亭》,水磨腔里流转的生死痴缠,让他突然触摸到了传统戏曲的魂魄。

这个评弹世家的传人开始背着师父偷学昆曲。清晨五点的网师园回廊里,他对着湖面吊嗓子,把评弹的说噱弹唱揉进昆曲的水磨腔。2018年苏州戏曲大赛上,他以一段《游园惊梦》技惊四座,评委们惊觉:这个评弹小子竟把杜丽娘的闺怨唱出了苏州评话的筋骨。

二、破界重铸的戏曲密码

曹志威的《长生殿》别具匠心。当杨贵妃唱到回眸一笑百媚生时,他巧妙融入评弹的乡谈技巧,用苏白念白让贵妃多了几分江南女儿的娇俏。这种打破门户的创新起初备受争议,老戏迷说他离经叛道,年轻人却觉得贵妃突然有了烟火气。

在跨界作品《浮生六记》中,他更将评弹三弦与昆笛并奏。沈复与芸娘的爱情故事,时而用昆曲的婉转演绎闺房趣事,时而以评弹的诙谐道尽市井辛酸。这种戏曲蒙太奇让00后观众直呼:原来古人谈恋爱也这么带感!

三、古戏台上的青春印记

曹志威的抖音账号有37万粉丝,每条戏曲短视频都藏着小心机。《西厢记》里张生的折扇开合暗合流行街舞手势,《桃花扇》的哀婉唱段配着电子混音。最火的一条视频中,他穿着汉服在平江路快闪,突如其来的昆曲唱腔让围观的外国游客举起手机疯狂拍摄。

这位90后戏曲演员正在做更大胆的尝试:把沉浸式话剧概念引入古戏楼,观众可以穿着汉服与杜丽娘对戏;在园林实景中打造移动式剧场,让《牡丹亭》的生死恋穿梭在真实的亭台楼阁间。他说:戏曲不是博物馆里的青花瓷,而是流动的姑苏河,要带着时代的倒影继续流淌。

在曹志威的戏台世界里,古老的曲牌化作青春的和弦。当三弦遇见水磨腔,当评话邂逅折子戏,这种碰撞产生的不是违和感,而是传统戏曲在新时代的呼吸韵律。或许正如他在某次访谈中所说:我不是在颠覆传统,而是在寻找三百年前那个鲜活的李龟年——那个让唐明皇都坐不住的戏曲革新者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