岑先生的戏台人生:一开腔便知是千年风雅

岑先生的戏台人生:一开腔便知是千年风雅

在江南某处古戏台前,一群白发票友正围坐闲谈。忽闻檀板轻敲,锣鼓声起,一位身着素白长衫的老生款步登台,只一句林冲夜奔的念白,便叫台下众人屏息凝神——这正是岑先生独有的气韵。

一、梨园世家的血脉传承

岑先生生于沪上梨园世家,祖父是清末红遍江南的活周瑜,父亲更是将海派京剧与昆腔水磨调融会贯通的名角。儿时的岑家宅院里,天井的青石板上总留着练功的汗渍,雕花窗棂间飘荡着《夜深沉》的曲牌。七岁登台演《四郎探母》的杨宗保,十二岁就能把《牡丹亭》的《游园惊梦》唱得婉转九折。

这份家学渊源,在岑先生身上开出了独特的花。他既能将《长生殿》里唐明皇的帝王气度拿捏得恰到好处,又能把《白蛇传》中许仙的书卷气演绎得入木三分。老戏迷们常说:岑先生的戏,是含着玉在唱。

二、戏台上的百变人生

在《霸王别姬》中,他饰演的项羽既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迈,面对虞姬自刎时又演出了英雄末路的悲怆。当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的南梆子响起,戏院里的抽泣声总此起彼伏。而转场《徐策跑城》,那长达二十分钟的高拨子唱段,他竟能边跑圆场边唱得字字铿锵,水袖翻飞间仿佛真见老臣为国奔忙。

最令人称奇的是《赵氏孤儿》里程婴的演绎。从青年大夫到佝偻老者,二十载光阴浓缩在三个时辰的戏里。当白发苍苍的程婴颤抖着唱出十六年,苦守孤儿在寒窑时,戏台下总有人忍不住起身叫好。

三、传统艺术的守夜人

新世纪之初,传统戏曲遭遇寒冬。岑先生却自费修缮老戏楼,开设公益传习班。每周三下午,总能在排演厅看见他手把手教孩子们走台步:云手要像拂柳,山膀要如抱月。有次大雨倾盆,台下只坐着三位观众,他依然一丝不苟地唱完全本《文昭关》。

2019年央视元宵戏曲晚会上,七旬高龄的岑先生与年轻演员合唱《定军山》。当这一封书信来得巧的西皮流水响彻演播厅,无数观众在屏幕前红了眼眶。有网友留言:原来我们中国的老生戏,可以这么热血!

如今走进江南的茶楼戏院,仍能听见岑先生灌制的唱片在循环播放。那些或激越或婉转的唱腔,如同穿越时空的密码,将千年风雅镌刻在当代人的心头。当年轻票友问起岑先生唱的是哪首歌,老辈人总会笑着纠正:这不是歌,是戏,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魂儿。在这方寸戏台之上,一个甲子的坚守,早已化作了文化传承的薪火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