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可妮:当偶像破圈遇见戏曲,这场碰撞有多惊艳?
曾可妮:当偶像破圈遇见戏曲,这场碰撞有多惊艳?
聚光灯下,曾可妮一袭水衣翩然转身,指尖兰花微翘,眼波流转间竟真有了几分刀马旦的神韵。这是她在综艺《国风雅集》中的亮相片段,视频点击量当晚突破百万。这位从选秀舞台走出的95后偶像,正在用年轻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叩响戏曲的大门。
一、从选秀舞台到戏曲妆台
2020年《青春有你2》的舞台上,曾可妮凭借飒爽舞姿圈粉无数。谁也没想到两年后,她会在《国风少年》节目组后台,跟着京剧老师苦练台步。为了还原《穆桂英挂帅》选段,她每天提前三小时到化妆间勒头,额角被勒出红印也浑然不觉。
第一次戴翎子时,转头太猛直接甩到脸上。曾可妮在采访中笑着回忆。正是这种较真,让她的《贵妃醉酒》片段在B站获得专业票友认可:身段虽稚嫩,但那份气韵难能可贵。
二、戏曲基因的现代解码
在网剧《梨园春晓》里,曾可妮饰演昆曲世家的叛逆少女。为了贴近角色,她跟着省昆演员学《牡丹亭》,发现杜丽娘的婉转唱腔竟与流行唱法有相通之处。这种跨界理解让她设计出角色独特的念白方式——将昆曲水磨腔融入现代台词。
综艺《戏游记》中,她与黄梅戏名家吴琼同台。当电子音色遇上传统黄梅调,一曲《对花》混搭版让00后观众直呼原来戏曲可以这么潮。这种创新不是消解传统,而是搭建起新的对话桥梁。
三、流量时代的文化摆渡人
曾可妮的戏装扮相在社交媒体引发二创热潮。有UP主将她的京剧片段混剪成国风MV,获赞这才是文化自信的正确打开方式。在她带动下,超话里掀起晒戏装挑战,无数年轻粉丝自发研究起不同剧种的贴片、头面。
戏曲不该是博物馆里的古董。曾可妮在国风音乐会上如是说。当她身着改良旗袍唱起融合评弹元素的原创歌曲时,台下举着应援棒的姑娘们,也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苏州评话的韵律。
在这个看脸的时代,曾可妮选择用戏曲妆容覆盖爱豆妆。这不是简单的文化镀金,而是一场双向奔赴:年轻偶像借传统艺术沉淀气质,古老戏曲借新生流量焕发生机。当她在社交媒体晒出第17张勒头自拍时,评论区悄然出现了一批讨论靠旗分量与厚底靴技巧的00后——这或许就是传统文化最生动的传承现场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