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珂良:梨园多面手戏台见真章

曾珂良:梨园多面手戏台见真章

在传统戏曲的璀璨星河中,曾珂良这个名字或许不算最耀眼的那颗,但这位从艺三十载的戏曲演员,用扎实的功底与细腻的表演,在多个剧种中留下了令人难忘的舞台形象。且让我们循着戏台上的锣鼓点,细数这位百变戏骨的经典瞬间。

一、昆曲雅韵中的书生本色

1989年考入江苏省戏曲学校的曾珂良,在昆曲《牡丹亭》中初试啼声。他饰演的柳梦梅既有书卷气又不失少年锐气,水磨腔里藏着对杜丽娘的百转柔肠。在拾画叫画一折中,他用长达二十分钟的独角戏,仅凭一把折扇、数段唱腔,将痴情书生从惊诧到狂喜的心理变化演绎得丝丝入扣。上海昆剧团老艺术家蔡正仁观后感叹:这个年轻人把巾生行当演活了。

在《长生殿》中,曾珂良挑战唐明皇一角。他准确把握了帝王身份与凡人情感的矛盾,当演至哭像片段,那段【端正好】唱得哀而不伤,金冠蟒袍下颤抖的手指细节,将痛失挚爱的帝王心绪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
二、京剧舞台上的文武双全

转战京剧领域后,曾珂良在《白蛇传》中塑造的许仙堪称一绝。面对白素贞现原形的惊变,他独创的三退步身段——先惊退,再踉跄,最后跌坐,配合着变调的西皮流水,将凡人的恐惧与挣扎刻画入微。北京戏迷至今记得他在断桥一折中,那声带着哭腔的妻啊,直教人肝肠寸断。

武戏方面,他在《林冲夜奔》中展现惊人爆发力。全套走边动作行云流水,当唱到数尽更筹,听残银漏时,一个干净利落的鹞子翻身接亮相,把林冲的悲愤与决绝定格成永恒的艺术瞬间。

三、地方戏中的千面人生

在豫剧《程婴救孤》中,曾珂良将程婴十六年的隐忍演出了层次感。从痛失亲子的摔子戏到佝偻老态的台步变化,每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。河南老戏迷评价:他把咱中原汉子的骨气演到骨髓里了。而在川剧《巴山秀才》中,他巧妙运用变脸绝活,三次换脸展现角色从迂腐到觉醒的心路历程,赢得满堂喝彩。

这位游走于不同剧种的戏曲演员,始终坚持戏比天大的信念。正如他在接受采访时所说:每个角色都是打开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,演员要做的是把钥匙磨得更光亮些。在戏曲艺术的长河里,曾珂良正以他的方式,续写着角儿与戏的永恒传奇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