梨园深处走出的荧屏青衣:曾黎与戏曲的不解之缘
梨园深处走出的荧屏青衣:曾黎与戏曲的不解之缘
在影视剧《新聊斋志异》中,梅三娘手持水袖回眸的惊鸿一瞥,让无数观众记住了曾黎那张极具古典美的面容。很少有人知道,这位被媒体誉为中戏两百年一遇的美人,其举手投足间的古典韵致,源自于戏曲科班出身的深厚积淀。
一、汉剧科班的童子功
1983年,年仅7岁的曾黎走进湖北省戏曲学校汉剧科,开启了她与戏曲的缘分。在红漆剥落的练功房里,她每天清晨五点就要开始踢腿、下腰、跑圆场。汉剧特有的三起三落身段训练,要求演员在疾风骤雨般的鼓点中完成连续三个腾空翻身,这对幼小的曾黎来说堪称严苛。
十年科班生涯,曾黎系统学习了《贵妃醉酒》《二度梅》等经典剧目。她至今仍记得老师说过的话:戏曲演员的眉眼要会说话,水袖要能传情。这种对肢体语言的极致雕琢,为她日后塑造影视角色提供了独特的表演维度。
二、影视表演中的戏曲基因
在中戏96级明星班就读期间,曾黎的戏曲功底成为她独特的表演密码。在毕业大戏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中,她将越剧的婉约身段融入话剧表演,创造性地用戏曲卧鱼动作表现祝英台殉情时的凄美。章子怡曾回忆:曾黎在排练场的一个转身,能把整个时空都带入古典意境。
这种表演特质在影视作品中愈发鲜明。《大唐荣耀》里她饰演的杨贵妃,宴饮时拈杯的兰花指暗含汉剧指法;《星汉灿烂》中王妃的仪态,隐约可见戏曲旦角的子午相身形。导演李少红评价:曾黎的表演有种诗化的韵律美,这是戏曲熏陶出的独特气质。
三、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者
2021年央视戏曲春晚,曾黎与汉剧名家合作表演《贵妃醉酒》,让年轻观众惊叹于传统戏曲的魅力。她参与发起的戏曲进校园活动,已走进全国30多所高校。在武汉大学的讲座中,她示范戏曲妆容的勾画技巧:凤尾眼要像书法提按,胭脂晕染要如写意水墨。
短视频平台上,曾黎的戏曲科普视频累计播放破亿。她创新性地将汉剧云手动作改编成办公室肩颈操,用亮相姿势教粉丝拍古风写真。这种与时俱进的传播方式,让古老艺术焕发新生机。
从汉剧舞台到影视荧屏,曾黎始终保持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。在她看来,戏曲不是束之高阁的文物,而是流动在血脉中的文化基因。正如她在某次采访中所说:我的每个眼神动作里,都住着当年戏校练功房里那个扎着大靠练功的小女孩。这种文化自觉,让她的艺术生命始终保持着独特的东方美学底色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