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黎:在流量时代为传统戏曲点一盏灯

曾黎:在流量时代为传统戏曲点一盏灯

在横店影视城喧闹的片场里,曾黎卸下古装发饰,对着镜子轻声哼起《锁麟囊》的唱段。这一幕被剧组工作人员偶然拍下,意外登上热搜榜单。当95后粉丝在评论区惊叹姐姐居然会唱戏时,人们恍然发现,这位以都市丽人形象深入人心的演员,始终携带着戏曲赋予的艺术基因。

一、戏校时光铸就的古典底色

在湖北省戏曲学校的七年时光,曾黎每天清晨五点就要在练功房开嗓。青衣的水袖功需要将三米长的绸缎舞得行云流水,一个甩袖动作要反复练习上千次。当年京剧名家周信芳的关门弟子张洵澎来校授课,看到这个湖北姑娘眉宇间的英气,破例将《穆柯寨》中穆桂英的刀马旦身段倾囊相授。

1995年毕业汇报演出时,曾黎在《天女散花》中展现的绸带舞惊艳四座。这段视频至今仍在戏曲院校流传,业内评价其既有梅派的雍容,又透着荀派的灵动。若不是次年考入中戏改学影视表演,中国戏曲界或许会多一位刀马旦新秀。

二、跨界舞台上的戏曲回响

2016年北京人艺排演话剧《风雪夜归人》,导演唐烨特意邀请曾黎出演京剧名伶玉春。排练厅里,她将程派唱腔与现代戏剧台词自然融合,用戏曲的四功五法塑造人物心理。当玉春在雪夜唱起《荒山泪》时,台下观众恍惚看见民国戏台上的坤伶重生。

在综艺《美好年华研习社》中,曾黎重现《新贵妃醉酒》的经典造型。不同于简单的戏装模仿,她将京剧旦角云手卧鱼等程式化动作解构重组,配合现代舞的肢体语言,让年轻观众直观感受到传统艺术的当代魅力。节目播出后,视频网站的戏曲频道点击量激增300%。

三、文化摆渡人的双重使命

2023年国家大剧院举办的戏曲讲座上,曾黎现场示范青衣的哭头表演。她解释道:戏曲的哭不是嚎啕,而是用气声和眼神传递悲怆。当95后观众模仿她演示的气沉丹田发声法时,古老的剧场里响起此起彼伏的试唱声。

在短视频平台,曾黎的戏曲冷知识系列累计播放破亿。她用年轻人熟悉的开盲盒方式讲解生旦净末丑,把京剧脸谱绘制变成解压手工课。这些创意传播让原来戏曲这么酷话题持续霸榜,各地戏曲院团的青年演员直播观看量平均提升47%。

当流量明星争相在红毯上制造话题时,曾黎选择在长安大戏院连演三天《白蛇传》。谢幕时,她对着满场举着荧光棒的年轻戏迷说:戏曲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,而是流动的江河。这句话或许道出了这位跨界艺术家的初心——在传统与现代的激荡中,守护着中华文化最鲜活的脉搏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