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黎:青衣水袖藏锋芒荧幕光影见真章
曾黎:青衣水袖藏锋芒荧幕光影见真章
北京西城区虎坊桥的胡同里,总飘荡着若有若无的吊嗓声。三十年前,一个扎着马尾辫的湖北姑娘踩着青砖路走进中国戏曲学院附中,腰板挺得笔直。曾黎还不知道,这段在练功房与青砖地较劲的岁月,会像朱砂痣般烙在她的艺术生命里。
清晨五点,当同窗们还在揉着惺忪睡眼,曾黎已经把腿架在红漆斑驳的把杆上压了半小时。青衣行当讲究立如松、坐如钟,旦角身段要像工笔画般细腻。某次排练《贵妃醉酒》,她为练好卧鱼身段,在排练厅青砖地上反复摔打,膝盖淤青月余不散。正是这种近乎执拗的专注,让她在毕业大戏《白蛇传》中,把白素贞的柔肠百转化作水袖间的千回百转。
1995年考入中戏表演系时,曾黎发现戏曲功底成了她的秘密武器。形体课上,当同学们还在为基本站姿苦恼,她已能自如运用云手、台步;表演小品时,旦角的眼神训练让她懂得如何用眼波流转说心事。在电视剧《男才女貌》片场,她饰演的颜如玉举手投足间自带古典韵味,导演蒋家骏惊叹:这个新人眼里有戏。
真正让观众记住的,是《聊斋志异之画皮》中凄美的梅三娘。梳着惊鸿髻的曾黎在镜头前轻移莲步,转身时裙裾扬起优雅的弧线——这正是戏曲圆场所讲究的行不动裙。当她含泪说出负心人三字时,那种哀而不伤的韵味,分明带着程派唱腔声断气不断的精髓。
如今在综艺节目里秀刀马旦功夫的曾黎,仍保持着戏曲人的习惯:每天早起开嗓,拍戏间隙对着镜子练眼神。某次访谈中她抚摸着珍藏的点翠头面说:青衣要端着千斤重,这份功夫让我懂得演员该有的定力。从京剧舞台到影视荧幕,那抹融在骨子里的戏曲魂,始终是她最独特的艺术胎记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