梨园春雪曾黎:青衣十年磨出的荧幕风骨

梨园春雪曾黎:青衣十年磨出的荧幕风骨

1996年夏天,湖北省京剧院的练功房里,一个扎着大辫子的姑娘正在走圆场。青砖地面被汗珠浸出深色痕迹,水袖翻飞间,她突然听见院长在门外说:这孩子眼睛会说话,该去更大的舞台。这个在戏曲科班苦练七年的女孩,正是后来被称为中戏第一青衣的曾黎。

一、戏台深处少年功

十一岁那年,曾黎考入湖北省戏曲学校。清晨五点,当同龄人还在酣睡时,她已经在压腿耗腰。京剧青衣讲究立如松、坐如钟,为练出挺拔身姿,她绑着三指宽的板带吃饭睡觉,肋骨处至今留着暗红印记。

在唱念做打的严苛训练中,曾黎展现出惊人天赋。《贵妃醉酒》的卧鱼身段,别人练三个月仍显僵硬,她两周就能将水袖甩出花影。但青衣行当更重气韵,为揣摩《锁麟囊》薛湘灵的悲喜层次,她连续三个月泡在资料室听程砚秋的老唱片,把台词本磨出了毛边。

二、跨界荧幕的破茧蝶变

命运转折发生在1995年。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来汉招生,老师看着曾黎的表演录像说:你的眼神能穿透镜头。这个评价动摇了她的戏曲梦。次年报考中戏时,三试考官特意让她卸妆,盯着那张不施粉黛的脸看了许久:你天生属于镜头。

戏曲功底成为她独特的表演密码。《聊斋》中梅三娘回眸时的眼波流转,《大唐荣耀》里杨贵妃抚琴时的兰花指法,皆是青衣程式的现代转化。拍摄《星汉灿烂》时,她将京剧念白技巧融入古装台词,抑扬顿挫间自带金石之音。

三、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

在流量至上的演艺圈,曾黎始终保持着戏曲人的克制。她拒绝替身完成《倚天屠龙记》的武打戏份,九节鞭耍得行云流水;坚持原声出演年代剧,字正腔圆的发音让台词指导惊叹像在听留声机。

这种坚守在当下尤显珍贵。某次综艺节目中,她即兴表演《霸王别姬》剑舞,寒光闪烁的瞬间,现场00后观众突然集体起立鼓掌——传统艺术的生命力,就这样在新时代绽放异彩。

从长江畔的戏曲少女到聚光灯下的实力演员,曾黎用三十年光阴诠释着何为守正创新。她的故事像一折现代版《游园惊梦》,当杜丽娘走出古典园林,遇见影视艺术的姹紫嫣红,那抹魂牵梦萦的戏曲精魂,始终在光影深处熠熠生辉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