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黎的戏曲渊源:从京剧幼苗到荧屏绽放
**曾黎的戏曲渊源:从京剧幼苗到荧屏绽放**
在中国影视圈,曾黎以优雅的气质和扎实的演技备受瞩目。许多观众或许不知道,这位被誉为中戏96级最美校花的演员,早年竟有一段与戏曲艺术深度交织的成长经历。本文将带您探寻曾黎艺术生涯的起点——那段在戏曲学校的青葱岁月。
**一、荆楚梨园初启蒙**
1980年代的湖北荆州,京剧艺术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。年仅11岁的曾黎被父母送入湖北省戏曲学校(现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戏曲部),主攻京剧青衣行当。这所创办于1953年的专业院校,曾培养出朱世慧等戏曲名家,其京剧科以严谨的科班制教学闻名。
在戏曲学校的日子里,曾黎每天清晨五点就要起床练功。从云手台步到水袖功,从四功五法到剧目排练,严格的训练锻造出她挺拔的形体与细腻的表现力。据校友回忆,少年曾黎常因一个卧鱼动作反复练习到膝盖淤青,这种对艺术的执着已初见端倪。
**二、跨界转型的伏笔**
1995年,曾黎以优异成绩毕业,被分配到湖北省京剧团工作。正当众人以为她会沿着戏曲演员的轨迹发展时,一次偶然的机遇改变了她的人生方向——中央戏剧学院到武汉招生。在老师建议下,她凭借戏曲功底赋予的独特气质,从千人竞争中脱颖而出,成为明星班中唯一有专业戏曲背景的学生。
这段戏曲学习经历深刻影响着她的表演风格。在《聊斋志异·画皮》中,她饰演的梅三娘眼波流转间自带戏曲程式美感;《大唐荣耀》里的杨贵妃,举手投足尽显青衣的端庄仪态。正如她受访时所说:戏曲训练让我学会用肢体讲故事,这是最珍贵的表演启蒙。
**三、传统艺术的当代回响**
近年来,曾黎多次在公开场合展现戏曲功底。2021年北京卫视春晚,她与王珮瑜合作的京剧《红鬃烈马》选段惊艳观众;在综艺《美好年华研习社》中,她示范的戏曲装扮过程更引发年轻观众对传统艺术的关注。这种从戏曲学校延续至今的文化自觉,使她的艺术生命呈现出独特的厚度。
从荆楚戏台到影视荧幕,曾黎的成长轨迹印证着传统戏曲教育的当代价值。在流量至上的娱乐时代,那些冬练三九积淀的童子功,那份对舞台的敬畏之心,恰是成就演员艺术生命力的根基。正如戏曲界那句老话:台上一分钟的璀璨,永远始于台下十年功的坚守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