寻味常德:老戏迷私藏的听戏好去处

寻味常德:老戏迷私藏的听戏好去处

在常德这座千年古城,戏曲声总在某个街角悄然响起。青石板路旁的老茶馆里,铜锣声穿透氤氲的茶香;雕梁画栋的戏台上,水袖拂过斑驳的朱漆栏杆。这座被沅澧两水浸润的城市,藏着不少让戏迷们流连的妙处。

一、老茶馆里的市井戏韵

老西门的德兴茶馆每天下午准点开锣,八仙桌间的茶客多是鬓发花白的老常德。这里的汉剧演出不设固定舞台,演员们在茶桌间穿梭表演《祭头巾》,唱到动情处,邻座的老茶客会跟着拍板哼唱。木质楼板在演员的台步下吱呀作响,倒像是天然的伴奏。

下南门的沅江春茶楼藏着常德最地道的荆河戏班。二楼临窗的雅座能俯瞰沅江,听《打龙袍》的唱腔与江上船工号子遥相呼应。掌柜的会在每折戏间隙送来姜盐豆子茶,说是能润着嗓子品戏。

二、雕梁画栋间的千年戏脉

河洑山下的古戏台每年霜降必演连台本戏,72根雕花木柱撑起的戏台比现代剧场更显韵味。月光下的《目连救母》带着几分神秘,山风掠过飞檐翘角,将铜铃声糅进丝竹声中。老人们说这里的青石台阶浸着百年戏班的汗水。

桃花源古镇的秦溪戏苑依水而建,看《刘海砍樵》时真能望见樵夫从对岸山林走出。戏台两侧的楹联三五步走遍天下,六七人百万雄兵,道尽了传统戏曲的写意之美。

三、新剧场中的古今交响

常德大剧院每月末的非遗剧场总能让年轻观众惊艳。现代灯光下的汉剧《思凡》大胆创新,水袖投影在环形幕布上,恍若云海翻腾。剧场特意保留了三面观的仿古坐席,让老戏迷找回当年在会馆看戏的感觉。

武陵阁文化广场的周末戏会最是热闹。戏台前层层叠叠摆满竹椅,卖麻糖的挑担在人群间穿梭。新编荆河戏《沈从文》在此首演时,连对岸的渔船都泊岸听戏,船灯在江面洒下粼粼光斑。

夜色中的常德,总有一处戏台亮着暖黄的灯。转角遇见的水磨腔,可能是茶馆里票友的即兴清唱,也可能是专业院团的精心演绎。这座城市的戏曲地图,就藏在老城墙的砖缝里,在吊脚楼的窗棂间,等着有心人去细细寻觅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