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德戏迷私藏地图:这五个地方听戏最韵味

【常德戏迷私藏地图:这五个地方听戏最韵味】

常德的戏迷都知道,想要听正宗的丝弦小调、看地道的荆河戏,可不是随便哪个剧院都能对上味。作为在常德老城区长大的戏痴,今天带大家逛逛本地人私藏的听戏宝地,保管让您过足戏瘾。

**第一站:高山街不夜城的老戏台子**

穿过霓虹闪烁的酒吧街,拐角处的老戏院总让新来的客人看傻眼——鎏金匾额配着LED滚动屏,台上演着《双下山》,台下嗑瓜子的大爷和举手机直播的年轻人居然能和谐共处。每周五晚七点半雷打不动的惠民演出,二十块的门票还送盖碗茶。上个月汉剧名角周雪芬返场加演《祭江》,散场时观众硬是不让关灯,那场面比对面酒吧的DJ打碟还热闹。

**第二站:穿紫河画舫听夜戏**

河街码头的画舫开到第三趟,船头的红灯笼次第亮起,舱内突然响起清脆的渔鼓。摇橹的船娘张口就是《刘海砍樵》选段,两岸渐暗的吊脚楼成了天然幕布。这种流动戏台最妙的是场景变幻——船过七里桥时正唱到过府冲州,穿出拱桥洞那刻,满船人齐声叫好的默契,可比在剧院鼓掌有意思多了。

**第三站:青阳阁巷子里的票友擂台**

别被巷口卖糖油粑粑的推车骗了,往里走二十步,茶香混着胡琴声能把人勾了魂。这间没有招牌的老茶馆,每周日下午准时变身票友PK场。65岁的黄老板会轮流给每桌发手写戏折子,想登台的就用茶盖敲三下桌面。上月有个长沙来的大学生用花鼓戏对飙本地的傩戏唱腔,老爷子们先是皱眉,听到精彩处竟拍着大腿喊要得,现在成了固定保留节目。

**第四站:湖南文理学院的实验剧场**

大学生们把传统戏曲玩出了新花样。上周末的跨界演出,古筝伴奏的汉剧《思凡》刚唱罢,紧接着就是融合街舞元素的《闹龙宫》。最绝的是他们的沉浸式剧场,观众跟着演员在回廊亭阁间转场,上次演《桃花扇》时,真在桃树园里洒了半宿花瓣雨。关注校戏曲社公众号能抢到免费票,不过得提前半小时排队。

**第五站:丹州乡的草台班子**

想要原汁原味的乡野听戏体验,每月初八赶场的丹州乡戏台不能错过。十里八乡的戏班子在这里打擂,幕布是晒谷子的竹席改的,武生翻跟头能带起一片黄尘。台下卖麻花酥的流动摊子,五块钱能买满满一纸包。去年重阳节,九十岁的孙老倌坐着轮椅来唱《薛刚反唐》,中气足得震落了台角的柿子,那场景我这辈子都忘不了。

常德的戏曲魂就藏在这些新旧交融的角落里。下次您来看戏,要是遇见个端着搪瓷缸子跟唱的老头,说不定就是我二舅——记得帮我要回他借走的那本《常德戏曲志》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