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学常德戏?这几个地方藏着老艺人的绝活儿!

想学常德戏?这几个地方藏着老艺人的绝活儿!

在常德老城区转悠,总能听见巷子深处传来悠扬的丝弦声。这里的老街坊都知道,唱戏是刻在常德人骨子里的基因。要是您也想学几句地道的常德丝弦,或是想让孩子传承荆河戏的唱腔,这几个藏在市井里的戏曲培训班可得拿笔记好了。

**一、文化馆里藏龙卧虎**

常德市群众艺术馆三楼常年飘着戏腔,每周三下午两点半,78岁的荆河戏非遗传承人张金玉准时开课。老爷子教戏有个规矩——得先练站桩功,说是脚下不稳,唱不出常德戏的筋骨。培训班按行当分班,老生班最近在排《打金枝》,花旦班正在抠《秋江》的身段。想报名的得赶早,这里的老学员能抢着帮老师擦汗倒茶,就为多学两个甩水袖的巧劲儿。

**二、老戏台背后的少年班**

穿过后湖公园的九曲桥,有个挂着常德丝弦传习所木匾的老院子。每周六上午,十几岁的娃娃们在这里跟着省级传承人学《宝玉哭灵》。最抢眼的是12岁的玲子,能把《双下山》里小尼姑的眉眼身段演得活灵活现。这里教戏讲究口传心授,老师傅一个音调能教半个月,孩子们倒也不嫌烦——毕竟学成了能跟着剧团去步行街戏台表演,那可是能上地方新闻的荣耀。

**三、社区里的银发戏骨班**

城东紫桥社区活动中心二楼,每周五下午都热闹得像过年。退休教师王阿姨带着她的老姐妹戏曲队,把《刘海砍樵》改编成了广场舞版。别看大爷大妈们平均年龄65岁,唱起高腔来中气十足,最近还在琢磨用常德方言排新编戏《桃花源新传》。社区免费提供场地,只要带个保温杯就能来学,倒是吸引了不少接孙子放学的奶奶们。

**四、剧团里的师徒传承**

想正经拜师学艺的,得去常德汉剧院的练功房碰运气。这里的学员得从跑龙套开始,每天天不亮就要练喊嗓。28岁的小李师傅是院里最年轻的武生,他带的徒弟得先学三个月的耍枪花,才有资格碰戏服。最近他们在排新编历史剧《沅水烽烟》,听说缺几个演衙役的群众演员,这可是偷师的好机会。

学戏这事儿急不得,常德的老艺人常说三年胳膊五年腿,十年练不好一张嘴。不过在这些地方,您准能找着那股子原汁原味的常德戏韵——或许在文化馆老楼斑驳的墙根下,或许在社区活动室飘着茶香的角落里,那些婉转的唱腔里,藏着这座古城最鲜活的文化密码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