寻访湖湘戏韵:常德戏曲体验馆探秘指南

【寻访湖湘戏韵:常德戏曲体验馆探秘指南】

一推开门,浓郁的檀香混着老木头的沉香扑面而来。沿着青石板路往东走,远远就能瞧见一座黛瓦白墙的仿古建筑,檐角挂着的铜铃在春风里叮当作响——这便是藏在常德老城区的戏曲文化地标。对于初次寻访的朋友,记住这个关键坐标:武陵区人民中路与建设路交汇处,紧邻百年老字号德和斋酱园,对面是市图书馆的红色砖楼。

若是搭乘公交,5路、9路、28路车在人民路戏曲馆站下车最方便。从高铁站过来的游客,建议直接打辆出租车,和司机师傅说去老城墙边的戏园子,保管一脚油门准确送达。自驾的朋友注意,馆前青石巷较窄,建议把车停在300米外的老市委大院停车场,步行过来还能顺道逛逛沿途的民国风骑楼。

这座由老戏院改造的体验馆藏着不少门道。正门两侧的雕花木窗是从沅水流域古戏台原样迁移而来,仔细看窗棂上还刻着同治三年的字样。馆内分前厅展陈、中庭戏台、后院工坊三大区域,最妙的是每周三、六下午两点,本地常德汉剧二团的老艺人们会准时开嗓。上个月去时,正赶上73岁的刘金凤老师教游客甩水袖,老人家一句手腕要像柳条拂水的比喻,让零基础的年轻人都学得有模有样。

若是带孩子来,千万别错过后院的面塑工坊。穿蓝布褂的张师傅能用彩泥三捏两揉变出关公脸谱,孩子们还能亲手制作简易皮影。记得上次遇见个长沙来的小姑娘,举着自己捏的美猴王在戏台前比划了半个多小时不肯走。

馆内布局暗合戏曲讲究:前厅展柜里陈列的可不是普通戏服,那件金线密绣的蟒袍,是1956年梅兰芳先生来常德演出时穿过的真品。转角处的老式留声机里,循环播放着已故名家王华安先生的《打龙袍》选段,沙沙的底噪仿佛带人穿越时空。

逛累了就去西厢房的茶歇区坐坐。八仙桌上备着本地特有的擂茶三件套——芝麻、花生、生姜现磨的茶汤,配上蒿子粑粑和酱板鸭,这份滋味可比网红奶茶带劲多了。要是赶巧,还能碰上票友们自发组织的围炉唱戏,二胡声一起,整个院子都跟着活泛起来。

特别提醒:每月最后一个周日的戏装体验日最抢手,能穿着全套行头在戏台上拍照。记得提前在常德文旅公众号预约,不然那件水红色的旦角戏服准被早来的姑娘们抢光。去年重阳节,我亲眼见着几位银发阿姨扮上老生造型,在社交媒体上火了好一阵子。

临走前别忘了在文创区带点纪念品。推荐那套手绘戏曲书签,每张都是不同角色的经典扮相,盖着特制的朱红馆章,送人自用都雅致。管理员老周说,最近在筹备夜间灯光秀,要把整面山墙变成皮影戏幕布,等天热了再来,怕是又能解锁新玩法。

这样的宝藏场馆,难怪连本地的老住户都说:要想读懂常德城的魂,先得来这儿听一折戏。(注:文中部分细节根据实地探访改编,具体活动以场馆公告为准)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