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德老戏台|这些地道戏曲节目,本地人看了都竖大拇指!

常德老戏台|这些地道戏曲节目,本地人看了都竖大拇指!

咚咚锵——走在常德沅水边的青石板路上,冷不丁就听见巷子里传来悠扬的鼓乐声。要问常德人周末最爱去哪儿凑热闹?十有八九会给你指路老西门戏院。今儿就带您盘一盘常德戏曲舞台上那些拿得出手的硬菜,保管您看完戏,还能用地道常德腔哼上两句。

一、传了三百年的老招牌

要说常德戏曲的看家本领,还得数常德汉剧。您要是赶巧碰上《刘海砍樵》,可千万别错过这出拿手好戏。台上刘海哥踩着高跷步,手里竹扁担耍得虎虎生风,和胡大姐对唱的花鼓调能把人魂儿都勾走。再看《打龙袍》这出老戏,包公一声王朝马汉张龙赵虎,台下老戏迷们保准跟着喊在——,那股子热乎劲儿能把房梁震三震。

荆河戏《桃花扇》更是了不得。去年重阳节在诗墙公园露天戏台连演三场,硬是把平时跳广场舞的大妈们都吸引来了。李香君血溅桃花扇那段,台底下抽泣声此起彼伏,有个老爷子看得太入戏,当场把保温杯摔地上喊反了反了,成了街坊们茶余饭后的谈资。

二、新编好戏有潮味

您可别以为常德戏曲净是老古董。去年新排的汉剧《孟姜女传奇》,把澧州夯土号子揉进唱腔里,舞台布景用上了3D全息投影,长城崩塌那段特效看得年轻观众直呼过瘾。听说有个00后大学生连刷五场,还在抖音上开了个常德戏迷账号,现在粉丝都破万了。

今年端午节首演的丝弦戏《沅水号子》,那才叫绝。演员们穿着改良版船工服,腰间别着湘绣荷包,把常德米粉、擂茶都编进唱词里。最逗的是谢幕时,全体演员突然掏出铜锣脸盆,来了一段即兴打击乐,观众席差点笑翻了天。

三、这些隐藏菜单别错过

逛完河街要是碰见草台班子唱地花鼓,您可千万得站住脚。那些《王婆骂鸡》《蠢子拜年》的段子,用的都是最土的常德方言,包袱一个接一个。上个月有个长沙来的游客,笑得假牙都掉了,硬是往戏班子帽子里塞了二百块钱。

逢年过节更热闹。中元节城隍庙前的《目连救母》,演员踩着三米高的高跷穿火圈;冬至那天老戏院必演《张古董借妻》,散场时工作人员得挨个提醒观众:您家腊肉还挂在屋檐下吧?——这戏看得人太入神,真有人看完戏回家发现腊肉被猫叼走了。

看戏贴士:

1.老西门戏院每周五晚7点半有惠民演出,20元能坐前三排

2.河街戏台每逢节气都有露天表演,记得带把折叠凳

3.关注常德市汉剧院微信公众号,每月15号抢早鸟票

下次听见此一番到府衙非同小可的唱腔,您可别再匆匆路过了。买包五香瓜子,往竹椅上一靠,当回地道的常德戏迷——保准比刷手机有意思多了!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