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香玉:戏台铿锵声唱尽人间情

常香玉:戏台铿锵声唱尽人间情

在豫剧艺术的璀璨星河中,常香玉的名字犹如一轮皎月,用独特的常派唱腔为传统戏曲注入了永恒的生命力。这位从巩县董沟村走出的戏曲宗师,用七十载的舞台生涯,将三百余部剧作化作人间百态的万花镜,让豫剧从乡野草台走进了人民大会堂。今天,让我们循着那些余音绕梁的经典唱段,重访常派艺术的精神家园。

一、刀马红妆照汗青

1951年朝鲜战场硝烟弥漫之际,常香玉带领香玉剧社踏遍半个中国,用156场《花木兰》的铿锵锣鼓,为志愿军将士换来一架战斗机。舞台上,她塑造的花木兰既有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的机敏辩才,又有谁说女子不如男的豪情万丈。当她在征途唱段中跨马横枪,翎子功与眼神戏完美配合,把女英雄的忠孝两全演绎得入木三分。

这部改编自南北朝乐府诗的剧目,经她创新融入河南坠子与山西梆子的精华,创造出大本嗓与二本嗓无缝转换的绝技。195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其搬上银幕时,常香玉为保持舞台真实感,坚持在零下20度的片场反复拍摄武打镜头,冻僵的手指仍将红缨枪舞得虎虎生风。

二、梨园百态见真情

在《拷红》这出轻喜剧中,常香玉化身俏皮伶俐的小红娘。当老夫人举起家法时,她一个灵巧的鹞子翻身躲过戒尺,嘴里却念着老夫人您消消气,将丫鬟的机智与善良拿捏得恰到好处。这个源自《西厢记》的经典片段,被她注入河南方言的诙谐韵味,让传统折子戏焕发新生。

转战《白蛇传》时,她又化作情深义重的白素贞。断桥一折中,面对许仙的猜疑,她独创的哭腔倒板如泣如诉,水袖翻飞间将千年蛇妖的人性光辉展现得淋漓尽致。戏迷们说,常香玉的唱腔里住着个百变精灵,能让人笑着流泪,哭着释怀。

三、大义春秋谱丹心

抗美援朝期间,常香玉带着《破洪州》走遍大江南北。剧中穆桂英挂帅出征的唱段,被她赋予时代新意,唱出了保家卫国的民族气节。每次唱到一不为官二不为宦时,观众总能从她坚毅的眼神中看见炽热的赤子之心。

在《五世请缨》中,她以花甲之年挑战佘太君角色。当唱到年少人盼的是立功边境,年老人我喜的是忠孝双全时,苍劲的唱腔里饱含家国情怀。有老戏迷回忆,那年的封箱演出,常香玉带病完成二十七个鹞子翻身,谢幕时戏服已被汗水浸透。

戏台方寸地,转瞬即千秋。常香玉用一生践行着戏比天大的誓言,那些留在时光里的经典唱段,不仅是豫剧艺术的丰碑,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图谱。当现代剧场里再次响起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的熟悉旋律时,我们仿佛看见那位永远活在戏中的女子,正用生命的热度温暖着戏曲艺术的春天。
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