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州戏曲网红出圈记:传统艺术如何圈粉年轻人?
**常州戏曲网红出圈记:传统艺术如何圈粉年轻人?**
在常州青果巷的戏台前,举着自拍杆直播的00后姑娘小陈让人眼前一亮。这位锡剧世家的第五代传人,正在抖音直播间用吴侬软语教观众辨认平仄十三辙。这条获赞23万的短视频,折射出常州戏曲人在新媒体时代的破圈之路——当千年古城遇见短视频风口,一批戏曲网红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焕发新生。
**一、老戏骨变身流量担当**
73岁的锡剧名家**孙薇**在B站有个特别的人设——戏曲奶奶的vlog日常。她拍摄的《后台化妆间揭秘》系列视频,真实记录着贴片子、勒头、扎靠的全过程,每条视频都能引发这才是真国粹的弹幕刷屏。去年中秋,她与常州梳篦非遗传承人合作的《点翠头面制作》更登上热搜,让常州锡剧妆造成为全网热议话题。
在抖音拥有82万粉丝的**@常韵评弹社**,则由三位评弹演员组成铁三角。他们创新改编的《青果巷情缘》将评弹与R\u0026B结合,视频中评弹三弦与电子混响的碰撞,让这条作品播放量突破3000万次。评论区里00后报到的留言,印证着传统曲艺的年轻化表达。
**二、Z世代的戏曲新势力**
95后常州姑娘**林小莺**的走红颇具戏剧性。这位戏曲导演系毕业生,在快手开创了戏曲盲盒系列:随机连线网友点戏,即兴演绎经典选段。她改编的锡剧版《孤勇者》成为中小学课间操神曲,评论区常能看到求谱曲的留言。今年三月,她发起的百人锡剧快闪活动,让常州传媒中心广场秒变露天戏台。
更令人惊喜的是戏曲+科技的跨界组合。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团队打造的虚拟偶像**常小娥**,以三维建模还原明代昆曲装扮,通过AI语音合成技术演唱《牡丹亭》。这个在元宇宙戏曲节亮相的数字化青衣,正在成为Z世代追捧的赛博名角。
**三、网红效应背后的文化密码**
常州戏曲人的破圈之道,藏着三个关键词:
1.**场景再造**:南大街茶馆的沉浸式演出通过多机位直播,让手机前的观众获得VIP视角;
2.**文化混搭**:天宁寺前的汉服戏腔快闪、环球恐龙城的戏曲主题剧本杀,构建着传统与现代的对话;
3.**在地叙事**:用常州方言演绎东坡故事,将淹城遗址融入唱词创作,强化本土文化认同。
值得关注的是,这些网红现象正在反哺线下市场。常州凤凰谷大剧院的周末戏曲场,上座率从三成提升至七成,购票群体中90后占比超40%。正如一位网友在孙薇直播间留言:原来觉得戏曲是博物馆里的古董,现在发现它比短视频还上头。
当大运河畔的晨钟暮鼓遇见短视频的即时互动,常州的戏曲传承者们正在书写新的传奇。他们用创意打破次元壁的实践证明:没有年轻观众,只有未被触达的年轻心灵。在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数字化转型中,戏曲网红现象或许正是传统文化复兴的生动注脚。
声明:内容由网友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。